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经济荣光不再 历史转折中的新加坡 /

经济荣光不再 历史转折中的新加坡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7日在访问日本期间表示,新加坡正处于拐点。在今后50年或者更久的将来,新加坡人必须为自己创造未来,选择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方针。李显龙这一表态是对当下新加坡所处时期的判断,也暗示了其在内政、外交等等层面上将有所变革。目前,新加坡人均GDP高达5.3万美元,远超美国,并且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为何李显龙充满了危机感?是什么让他认为必须做出调整?

众所周知,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在先总理李光耀的领导下,在30年的时间里,GDP总量从7.04亿美元涨至388.99亿美元,人均GDP从1965年的516美元增至2.4万美元,GDP增速最高曾达到13.9%,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也吸引了中共。1978年11月,中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取经”李光耀。一个月后,中共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或多或少受到了新加坡的启发。

新加坡的开放的确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让其易受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加坡1998和2009年的GDP分别以负2.2%和负0.6%增长。而新加坡的GDP增速自1997年来再也难现当年风光,尤其是近5年,GDP增速大多维持在4%左右,2015年甚至只有2%。

与新加坡经济逐渐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亚洲其他国家的奋力追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2015年达到了10.42万亿美元,中新1990年建交的时候,中国GDP总量已经是3925.1亿美元,而新加坡2015年GDP总量才到2,927.36亿美元。

而东南亚其他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等国家也在追赶新加坡。2015年,马来西亚的GDP总量达到了2,960.84亿美元,远超新加坡,印尼也达到了2,551亿美元。而1990年,马来西亚的GDP总量只有44亿美元,只有新加坡的一半,而印尼当时就已经超过新加坡。从GDP增速来看,中国基本维持在6%以上,而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基本维持在10%左右,甚至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也基本维持在7%左右。尽管GDP总量和增速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唯一标准,甚至不少人会认为新加坡的人均GDP是一个有力的说服证据,但是,在冷战之后的近30年里,亚洲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这使得原本在亚洲一枝独秀的新加坡已经被后起之秀迎头赶上,风光已经不复当年。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问日本(图源:VCG)

新加坡经济在李光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要归因于其采取的“威权政治+自由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李光耀用强硬、铁腕甚至在西方看来是独裁的手段维持了新加坡有一个平稳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新加坡又实行开放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初,李光耀主推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了吸引投资,他游说美国企业进驻工业园、访美向美国商人讲述自己的奋斗史。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加上大规模的吸引跨国公司,李光耀又认为,应该大力金融,通过解除外汇管制开始,建立离岸“亚元”市场等等手段,新加坡逐渐成为金融中心。

李光耀接管的新加坡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加上当年的整个国际环境,李光耀的“霸道”作风是有利于新加坡的发展的,加上他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新加坡的成功是必然的。但是,李显龙时代的新加坡是一个已经繁荣、发达的国家,无论是新加坡国内的政治生态或者国际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小,缺乏经济腹地是一个难以跨越的现实,而新加坡也不是亚洲唯一一个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的国家,这就导致其不是投资的唯一理想地。即便作为金融中心,新加坡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业务主要服务于东南亚,而中国香港、上海则借助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金融中心的作用正在凸显。

新加坡过去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李光耀,也得益于当年的历史环境。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李显龙面对的是四周迅速发展的国家,而本国发展的优势在逐渐消失的时候,如何在一个“你比我好我比你更好”的环境中,让新加坡保持强劲的势头,恐怕就是李显龙甚至接下来新加坡领导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