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本连年斩获诺贝尔奖再掀中韩巨大争论 /

日本连年斩获诺贝尔奖再掀中韩巨大争论

2016年度诺贝尔奖首个公布的结果,就是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独自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现象再次引起中韩两国对日本科技能力艳羡的同时,对自身科研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视和议论。

据《产经新闻》10月4日报道,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大隅良典,以其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刚刚在7月获得的研究成果,成功获得今年第一个公布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该团队成功探明了细胞自噬的启动机制。本次研究对预防和治疗由细胞自噬引发的癌症及神经类疾病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今年7月11日刊载在美国知名科学杂志《Developmental Cell 》上。

今年首个公布的诺贝尔奖花落日本科学家(图源:AFP/VCG)

自噬是细胞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的过程,细胞借此分解无用蛋白,实现细胞自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细胞自噬除了能够分解细胞内的老化物质及有害物质,维持身体健康外,不少有冬眠习性的哺乳类还会利用这一现象,让细胞内的物质再生以此维持生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大隅良典就曾用一种微生物酶,成功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内的自噬过程,直到今年获得突破以前,该现象的具体机制一直未能探明。

韩国联合新闻在第一时间对诺奖公布结果进行了报道,认为这是日本社会自古传承的“匠心”精神,在科研领域得到贯彻的结果,是日本能够一直在科研领域踏实做事、埋头业务的回报,同时,也与日本政府在推进科研上长年的正确政策密不可分。作为在获取诺奖上一事无成的韩国,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

而不久前,中国政府核心媒体的《人民日报》还在对日本“匠心”精神多有揶揄挖苦,认为吹毛求疵的所谓“匠心”,令日本很多科技研究裹足不前、瞻前顾后。日本的企业也因为这种风格,做事谨小慎微、缺乏突破。但获知又一个日本人在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时,除了对大隅良典进行了介绍,也对日本能够年年在诺贝尔奖争夺中有所斩获,其秘诀存在于多个方面给予了肯定。

同时,中韩民众也再次领略了日本科技实力,从而对本国的现状多有批判。

据《记录中国》同日的报道,韩国民众对于本国医学领域的落后现状进行了抨击。据悉,经过韩国政府与学术界的努力,韩国在工程材料、化学、药物学领域,以2014年国际标准衡量,分别达到了世界第15、28和62位,虽然距离世界顶尖水平仍有距离,但较之医学领域的世界第358位,也不至于汗颜。
按照目前已知的数据,韩国学生中,成绩最好的0.4%才能进入医科大学,然而集中了韩国顶级人才的这个领域,却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底层。令韩国社会对大学的科研方式、目的、以及要求所带来的影响提出质疑。

很多民众在给相关报道发表的评论指出,韩国唯成绩论、而忽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理念必须改变。而尖子生进入医科大的目的就是个人钱途,没有踏踏实实为社会做贡献的理想。

中国的媒体则在报道中指出,大隅良典在得知获奖时,还在研究室埋头工作,可见扎实做事才能带来丰硕成果。而对于相关报道进行的评论中,中国民众大多认为,官本位的中国,稍有成绩的科学家不是当官去了,就是为了职称和名利斤斤计较,社会风气如此,使得中国科研机构缺乏甘于寂寞、苦心研究的环境。即便去年出人意料地获得这项诺贝尔奖,其研究成果也是出自上世纪7、80年代,现在想来,不仅不是对当前中国科技的肯定,反而是一种贬斥。

《中央日报》今天的报道分析称,2000年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达到17名之多,仅次于美国,是日本政府在基础科研领域倾注全力支持的结果,无论日本政界如何变化,对于科技攻关重视的一贯性和严肃性,是日本科技领先世界的根源,值得韩国学习的地方很多。

时事通信社的报道对大隅良典本人的获奖感言进行了关注。大隅表示,能够专心对别人没有兴趣的领域进行长年不懈的研究,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并指出了基础科研非常重要,不能以是否具有经济价值为前提进行的判断来激发科研兴趣,虽然这正是当前科研领域的普遍风气。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