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共为何拒绝以德国模式统一中国 /

中共为何拒绝以德国模式统一中国

大陆当局为何拒绝马英九的“德国统一模式”?首先是因为两岸问题和两德问题有很多本质的不同;其次,在大陆看来,“德国统一模式”在本质上就是马英九版的“两国论”。本文摘自2012年5月30日愚人王建军的博客。【相关阅读:德国统一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三大启示】

2013年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两岸选手各持“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与“五星红旗”合影(图源:中央社)

马英九日前声称,“德国统一的模式或可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借鉴”。前天本博《台湾问题与东西德问题有哪些不同?》中曾断言:“台湾问题在本质上和两德问题有很大差别。因此,中国大陆政府很难接受用处理两德问题的模式来处理台湾问题”。今天(5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杨毅表示,“‘两德’的情况和两岸的情况不同……”。这种回应,等于大陆方面拒绝了马英九的“德国统一模式”。

大陆当局为何拒绝马英九的“德国统一模式”?首先是因为两岸问题和两德问题有很多本质的不同;其次,在大陆看来,“德国统一模式”在本质上就是马英九版的“两国论”。

一、两岸问题与两德问题有哪些不同?

1、台湾问题与两德问题形成原因不同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

中国台湾问题,是1946年—1949年国共内战(大陆所称的“解放战争”)的遗留问题。海峡两岸直接军事冲突到1978年底才完全停止,此前台湾的“反攻大陆计划”和对上海等城市的轰炸,大陆对金门的炮击,都是国共内战的继续。两岸至今未能就“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协议。所以,台湾问题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国际协议等因素,完全是中国内战的结果。

两德问题则是二战及二战后一系列国际协议的结果。

希特勒德国同意大利、日本结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开会,商讨最后战胜德国并占领德国的计划。同意“在战后三国军队(法国如果同意也可参加)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军队分区占领了战败国德国。1948年6月,在美国策划下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随后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而苏占区则在苏联支持下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从此分裂为两个国家。

可见,两德问题主要是世界大战和国际因素造成的,德国和德国人民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2、海峡两岸之间与两德之间的地位不同

国际法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没有主权国家地位。

第一,二战及二战后初期的一系列重要国际多边条约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9月2日,日本在《日本投降条款》中承诺:“兹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这就是二战后中国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的国际法依据。

第二,1949年中共取得胜利,中国出现新旧政权更迭,从国际法角度讲,这是属于政府继承。政府继承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由于革命或者政变导致政权更迭,代表该国的旧政府为新政府所取代,从而引起的权利义务的转移。政府继承并不发生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增减。就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而言,即代表中国的原中华民国政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法律事实仍然没有改变。

第三,国际双边条约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至今,世界上已有172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截至2011年7月31日外交部资料),他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即“建交三段论”)。

第四,联大决议也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76:35压倒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有机构驱逐出去。”这标志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的、正式的承认。

相反,两德都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彼此独立的主权国家。

首先,东德、西德都是根据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分裂而成独立国家的。

其次,两德同时在1973年9月18日被联合国接纳为会员国,而联合国则是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可见两国的主权国家的地位得到了联合国的确认。

此外,在进入联合国和与第三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上,两德之间都不反对双重承认,东西德国都分别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也与两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德在1972年还签订了《关于两个德国之间关系的基础条约》,明确“两国尊重双方在内政和外交事物上的独立自主。”从而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台湾问题与两德问题解决的性质不同

台湾问题的解决纯属中国的内政。

1949年后,无论是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计划”,还是大陆的炮击金门事件,都不能视为“侵略”性质。现在,尽管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拒绝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为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的势力做出任何承诺,任何外国势力也无权干涉台湾问题。

而两德问题的解决必然涉及国际因素。

因为两德均为联合国会员国,而《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它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所以两德的统一必须以和平自愿方式进行。又因为两德问题的产生是由国际因素造成的,所以他们的统一进程又有一定的国际性

1990年5月5日为了解决两德的统一问题,苏美英法和两德的外长在波恩举行了第一轮会谈,即通常所说的“二加四”会议。9月1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最后一次“二加四”会议上六国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批准两德统一并恢复其全部主权,10月3日两德最终统一。

4、两岸和两德内部力量对比不同。

两德在统一之前,双方的综合实力旗鼓相当。双方在领土、人口与综合实力方面没有太大差距。

而中国海峡两岸的综合实力则相差甚远。两岸在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等方面相当悬殊”。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大陆据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而台湾则连主权国家地位都不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二、“德国统一模式”在本质上就是马英九版的“两国论”。

如前所述,在统一前,两德都具有主权国家地位,两德的统一,是两个国家的统一。所以,在大陆方面看来,如果要用“德国模式”统一中国,这就意味着先要承认台湾“中华民国”的主权国家地位,继而,让台湾以主权国家身份进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两岸甚至还可以对外接受“双重承认”、双方互设大使馆……

这样,马英九的“扩展国际空间”的梦想终于成真,而在大陆当局看来,多年来的两岸努力,包括“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都付诸东流。李登辉时代的“两国论”则登堂入室,而大陆的《反分裂法》也就形同废纸。

综上所述,由于两岸在本质上和东西德国有很大差别,“德国统一模式”在本质上就是“两国论”。因此,中国大陆政府断然拒绝了马英九的“德国统一模式”。

当然,如果说“德国统一模式”对两岸统一有所启迪,那就是:一个民族,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斗则两败。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两岸统一可以使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