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专访补救公开信 蔡英文团队的政治公关课 /

专访补救公开信 蔡英文团队的政治公关课

九月底蔡英文以党主席身份发表给党员的公开信,表明会抵抗中国的压力等说法,造成两岸关系的摩擦,甚至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恶化,蔡英文团队应该是从国台办等各方反应,警觉到这个问题,让蔡英文总统借着10月4日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专访,把公开信中的“中国”两字,改回了520以来的“中国大陆”,听起来不那么刺耳。蔡英文也说出了希望两岸坐下来谈,以及不会走对抗的回头路等说法,强调她的善意,可以明显看出,蔡英文的执政团队,在政治公关这件事情上面,应该是从这一百多天与北京的实际往来上,学到了宝贵的一堂课:该怎么说台湾的事,中国大陆才能懂?

蔡英文能否抛开民进党两岸思维上的旧包袱,从地缘政治宏观思考,是两岸关系进展的重要一步。

绝对不能小看这一堂政治公关的课程的效果,1950年代,被誉为美国公关“教父”的艾德华.柏奈斯(Edward L. Bernays),就靠这政治公关的本事,先让美国政府获得了美国人民的高度支持,让中情局在中南美洲搞倒了一个”香蕉共和国“-瓜地马拉,幕后功臣就是柏奈斯,他会从大处思虑,在细微处着手,有时用大胆的直接诉求,但常常利用曲折的间接方式达成说服的目标。他能说服美国家庭主妇们在早餐时都摆上培根与鸡蛋,也能让美国普罗大众相信美国政府在中南美洲对左翼政府动手,是在挽救当地的人民,而不是保护美国人掌控的联合水果公司独占瓜地马拉的经济利益。我们并不是鼓励蔡英文团队学习“尾巴摇摆狗”的美国式政治公关,因为美国人在中南美洲造成了血腥的历史,而是要学习到的是:从政者的大局意识是绝对必要的,才能说服升斗小民,贡献一己之力,凝聚成整体的力量,美国这种大国如此,台湾更应该如此。台湾的领导人,不能因为拿下七百多万的选票之后,只考虑台湾岛内政治,而不考虑两岸关系。也不能拘泥于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对抗旧思维,来考虑亚太地缘政治,而在美中两个大国之中只做选边站队的考虑。而且,这种宏观考量的大局的意识,也应该呈现给能传递到的所有对象,而不只是台湾内部,因此,一封身兼总统的党主席写的公开信,就不能单纯考虑只要给党员阅读的效果。

现今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现实,是美国与中国两个大国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台湾最聪明的策略,就是在这斗而不破的关系之中取得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只有在“台湾内部取得最大公约数”。最高的智慧就是让台湾问题不再是个“问题”,而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所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持续改善两岸关系,不因为台湾内部政治而产生坏的变化。在华尔街日报的专访中,蔡英文表达了愿意调整两岸互动的步伐,也希望北京有所调整,强调善意与承诺不变。明白的说,就是希望回到她5月20日刚刚就职那段时间两岸互动的状态,虽然“未完成的答卷”在台湾人耳里听起来不那么舒服,但事实上这是北京愿意给予蔡英文时间与空间做调整的,而且并没有否定蔡英文所说的依据具有一个中国精神的《中华民国宪法》以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法律基础,以及认知1992年两岸双方有会谈的事实。

但是,可能就是旧有的“与中国对抗”的意识形态作祟,让蔡英文的两岸国安团队虽然感受到北京的善意,但“听不明白”北京的回应里头的真义。还有蔡英文的两岸国安团队也不愿意使用“”92共识“这个国民党在2000年提出、并在2005年胡连会后,成为两岸都懂的一个两岸政治共通语汇。真正了解中国大陆的人,毕竟都知道”认知92有会谈“与“92共识”这四个字相比,在北京听起来,感受就是差了一大截,就像是白煮蛋与茶叶蛋相比,味道就是不对。

蔡英文强调需要善意,但是在华尔街日报专访中蔡英文回答记者提问关于香港的情况,表示希望香港人的自由民主还有人权被尊重,蔡英文也说香港的情况与台湾不同。但在此时此刻,台湾与大陆的互动都已经够复杂了,实在也没必要把香港的情况拉在一起,反而会让问题更复杂。事实上,北京早已理解到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差异,也并不再把处理香港问题的模式套在台湾问题上。

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北京必然不希望会在台湾问题上再横生变局,希望在稳定中有所进展。即将到来的双十国庆,蔡英文的讲稿中,是否能够积极的向前一步,端看蔡英文的视野与胸襟,如果眼光只看岛内,或者只看两岸,就只是狭隘地看待两岸问题,难以把结打开,唯有放眼整个亚太区域和平发展的大局,调整好步伐,以智慧抛下旧包袱,向北京跨出善意的一步,同时向台湾人民负起责任,找到两岸共同的语汇,畅通沟通管道,才能带领台湾人民迎来最大利益,才不会走回故步自封的老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