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当中国人抢房的时候 日本人在抢诺贝尔奖 /

当中国人抢房的时候 日本人在抢诺贝尔奖

这两天,中国人的注意力被各地此起彼伏的“楼市新政”所吸引,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科技新闻,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2016年度的诺贝尔奖正在陆续揭晓,其中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

也许你要问了:这有什么新闻性吗?

当然有!大隅良典是2000年至今的17个年度里,第17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而且这17个奖项全部是自然科学奖,没有见仁见智、可以扯皮的文学奖或者和平奖(日本历史上获得过两个文学奖,一个和平奖)。

至此,日本已经有25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22个为自然科学奖。日本获得自然科学奖的人数,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诺奖大户”。

日本诺贝尔奖全名单

注:带星号的是美国籍日本人。

地球人都知道,日本刚刚经历了“失去的20年”。但恰恰是在这20年里,日本获得了17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又恰恰在这20年里,日本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全球最低水平。今年7月,日本的失业率是3%,创下了21年的最低点。而经济正在复苏,开始加息的美国,失业率仍然维持在5%左右,欧元区的失业率则高达10%!

人民币刚刚在10月1日纳入了“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而一项研究恰恰表明,自“特别提款权”诞生以来的40多年里,主要货币只有日元对SDR升值了大约50%,其他各国货币(新加坡除外)都对SDR大幅贬值,包括美元、英镑和人民币(见下图)。

也就是说,在日本经济衰退的表面现象之下,隐藏着一个被我们低估的日本。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日本的科技成就?

首先当然是政府重视。

早在1995年,日本国会就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其后制定了多个5年计划,比如第一个基本计划(1996-2000年)、第二基本计划(2001-2005年)。日本试图通过这些战略举措,将日本建设成为:能够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国家;有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

2001年3月,在第二基本计划(2001-2005年)里日本明确提出“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

今年1月22日,日本内阁审议通过了《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该计划提出,未来10年把日本建成“世界上最适宜创新的国家”。为此,日本政府未来5年将确保研发投资规模,力求官民研发支出总额占GDP比例的4%以上,其中政府研发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按GDP名义增长率年均3.3%计算,日本政府5年研发投资总额约为26万亿日元,约合1.45万亿人民币)。

其次,是日本人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且将这件事做到极致。有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跟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不同,中国人崇尚的是善变的“互联网思维”。总是希望走捷径、抄近道,而不屑于“扎硬寨、打硬仗”。

当然,日本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还有一个重要秘密,就印在他们的钞票上,不信让我们看看: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货币上印的是政治人物或者开国领袖,只有日元纸币印的是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科学家。

1、这是现在流通的一万日元纸币,上面的人是福泽谕吉,他是日本明治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曾经深深地影响了明治维新运动。自1984年以来,日元纸币历经了多个版本,但是一万日元上印着的始终是他。

2、2004年版的五千日元,上面印着明治时代的女作家樋口一叶。

3、而在1984年版的五千日元上,印着的则是在明治时期推动女子教育发展的教育家和国际政治活动家新渡户稻造。

4、2004年版的一千日元,上面的人是野口英世,世界著名的细菌学家。

5、这是旧版的一千日元,上面印着大作家夏目漱石。

在货币上印上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头像,当然不能确保这个国家就一定能拿诺贝尔奖。可是,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曲折而隐秘的关联。你说对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