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不解中南海之意 人权大动作何以被忽略 /

不解中南海之意 人权大动作何以被忽略?

虽然早在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发表了长达一万多字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属于对十八大至今四年政法工作的总结,并在半个月之后从实际行动层面增补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属于对接下来如何做的铺陈,但就是这样两份重磅文件,却并未在媒体层面引起足够重视。从大陆传媒圈有限的报道来看,只是单纯对文件进行“重点提取”,并未见有更多解读。

比如中共官媒新华社对人权白皮书十大数据的提取——4年间3,369名被告人获无罪判决、4年间判处贪污贿赂罪犯超10万人、去年(2015年)共特赦服刑罪犯31,527人、裁判文书网总访问量达4.1亿人次、去年(2015年)起诉重大责任事故犯罪2,199人、308万人列入失信黑名单、 未成年罪犯比例降到3.56%、为4,100多名被拐卖儿童找到亲生父母、2,558个看守所聘请了特邀监督员、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23万件。

用数据说话,这固然是总结过去的有效手段,也是红头文件值得提取的内容,但比数字更为重要的,是文件背后的中南海之意。作为对过去四年政法工作的总结,中共第五代领导集体有了怎样的新认识、新思路?在后周永康时代,面对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人权拷问,中共又该如何通过对人权的保障,来获得执政合法性新的法理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此现代化的大前提,中共如何才能借助人权形成足以抗衡西方的“中国特色人权评判标准”?

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先回答传媒为何集体忽略了这样的重磅文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的结果,也不是一个巴掌就能拍响的。站在长期受限于政治红线和报道禁区的陆媒立场上,可能是基于自身意识形态或市场需要的选择性忽略,也可能是从一开始就不解中南海之意。何况人权一直是敏感的话题,一言不慎,就可能越过红线,导致政治不正确。既然如此,又何必去碰触这只烫手的山芋?

这样的选择性忽略或是不解中南海之意,显然不是第一次发生。此前中共喉舌对于三中全会《决定》的解读,就陷入到了一贯的党八股和空洞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这与《决定》本身翻天覆地的60项改革,相去甚远。

除了喉舌的缺位,从另一侧面来看,也说明中共的政治公关能力还有待提升。政治行为的实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公关能力。这对于长期习惯于宣传灌输和“命令—服从”式的政党和政治体系来说,不啻为一个很大的挑战。面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现代化挑战,使得中共再无选择的余地。

当然,就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对中共来说,既要踏踏实实、真正将白皮书中说落到实处,真正将依法治国和对人权的保障落到实处,又要通过现代化的政治公关来消除外界的质疑。要知道,十八大至今,随着律师、记者、活动人士和其他异见人士不同程度被捕,并在官方的电视节目上示众,供认自己的“罪行”,加剧了外界对于中国人权状况的诘问。如何“解释”这些做法,如何消除这些质疑,是中共必须面对的,无法逃避。

人们津津乐道于中国外长王毅对加拿大记者有关人权追问的反击,“最了解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是你,而是中国人自己。你没有发言权,而中国人有发言权。”既然发言权掌握在13亿中国民众手中,那么中共不妨以更加现代化的政治公关能力,中共喉舌不妨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民众更多了解中西方在人权方面的不同标准,以及第五代领导集体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如是,方才能让民众切实感觉到中国人权状况的变化,同时让轮番拿中国人权说事的西方国家自觉无趣地沉默下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