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滚回中国?华人讲述那些种族攻击 /

“滚回中国”?华人讲述那些曾遭遇的种族攻击

作者:MICHAEL LUO

韩国快线旁的行人们。周日,就是在这里,一名女子向都市版副主编迈克尔·罗和家人喊出带有种族歧视的话语。

对这个国家的亚裔美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个不同寻常的时刻:一篇有关他们中的一员遭到种族侮辱的文章醒目地刊登在《纽约时报》上,被成千上万次分享、张贴和评论。

诚然,这话让我来讲有点困难,因为文章是我写的,我正处在外界对它的反应的漩涡之中。我得尽力履行自己作为时报都市版副主编的职责,同时还要管理自己的Facebook和Twitter账户的动态,两个地方都已经炸开了锅。

不过,到了周一,对我来说似乎无可争辩的是,在给那位让我们一家滚回中国的女士写了一封公开信,并在周日发表在网上后,此事已经激起了许多经历过种族歧视的亚裔美国人郁结多年的情绪,也激发了他们想得到更广泛认可的渴望。

各个种族的读者纷纷做出回应,尤其是亚裔美国人。他们带来各自遭遇种族歧视的回忆,也带来了对所谓美国大熔炉本质的反思。

为便于阅读,以下一些评论经过编辑。

Michael Luo 资料图

遭受种族歧视的回忆

许多亚裔美国读者回忆了自己遭遇种族歧视的痛苦经历。

“在我七岁的时候,我父亲跟我解释‘chink’(支那佬)是什么意思,因为邻居在我们门前用喷漆写了这个词。(而我是韩国人)”

@melaniekdu

“叔叔的车停在他的达拉斯家门口的车道上,被人涂上了‘滚回中国去’几个字。当时我八岁。经常哭。”

@larryluk

“我的教官跟我说过,在美国陆军没有白黑棕黄,我们都是陆军绿。可是当一个战友管我叫‘大兵清穷’(Private Ching Chong)的时候,单是让上级理解这个词的歧视含义就费了好大劲。我愿意为我的国家去战斗,去流血,我在这个国家出生、长大,但我还是必须奋力向他们说明,我是跟他们一样的美国人。”

CeFaan Kim

“在我去自己的车的路上,一名白人女子走到我跟前说,‘我讨厌看到你们这种人从真正的美国人手里抢工作。滚回属于你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需要二流老师在美国教育我们的年轻人。你们这种人必须滚回去,否则就要挨枪子儿。’是的。我身上也发生过这种事。我是一名美国公民,是一名经过认证的老师。这一切令人心痛,但却是事实。种族歧视的确还存在……这一届选举似乎以某种方式将它不成比例地放大了。”

Lui Yuri Lai

“我也遇到过这种事情,就在上东区我住的公寓楼外面。一个女的径直走到我面前,让我滚回我自己的国家,但我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国家。我甚至都无法相信。至于那些说‘他们就是说说而已’的人,猜猜怎么着:话也能伤人,那天回到家后我哭了,尽管我不应该为身为美国人而感到伤心。”

Rachael Moin

“你到底来自哪里?”

有时候种族歧视是很隐晦的,比如问一个人到底来自哪里,或是假惺惺地夸奖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这其中的隐含意思是亚裔美国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外国人,不是真正的美国人。

“向一个邻居介绍我自己的时候,她问,‘你的真名叫什么?’伊丽莎白就是我的真名。”

@curiousliz

“几年前,我在一个图书签售活动上见到了一个名人。她是一名演员、导演和制片人。轮到给我的书签名时,她和我聊了起来。她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来自皇后区。她的反应是,不是…...我的意思是,你来自哪里?你出生在哪里?我说我出生在曼哈顿。她接着说,你是哪国人?我说我是美国人。我感觉到了她对我的不满。她就是死咬着这事不放。你父母是哪儿人?她接着说。我回答说,他们来自上海和厦门。‘噢…’她对我说,所以你是中国人。”

Lisa T,纽约州纽约市

“作为一名亚裔美国医生,很不幸地说,我在加州至今还会遇到这种事:‘说真的,你到底打哪儿来?’但在这里好歹不会像在东海岸那样,时不时就有人问:‘你英语这么棒,在哪里学的?’在纽约的公立学校,跟你一样。这不断在提醒我,尽管身为一个美国人,在很多方面,我们将永远是‘他者’。目前这场下三滥的总统竞选无非是突显了这种差异,加重了我们的忧虑。”

GeriMD,加利福尼亚州

“我是第四代华裔美国人。我的父亲和祖父均出生在美国,我在皇后区长大,在上东区一座合作公寓住了16年。在我们的双胞胎出生后,我妻子——也是华裔美国人——有一次和孩子们在电梯里,一个女人问她,‘噢,这楼里有人生了双胞胎?’此人以为我的这位藤校律师妻子是保姆。有几次我去拿外卖,公寓楼里的人会训斥我,说我应该搭货梯而不是客梯——他们假定我是送餐员,而不是住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安德鲁·黄,纽约州纽约市

太稀松平常了

对于我所经历的那件事,一个显而易见的地方是,它在亚裔当中具有大多的代表性。读者的反馈清晰表明:它太常见了。

“作为一名亚洲人,就意味着你得忍受美国社会中‘尚可以接受的’种族主义。我每周都会碰到一次这样的事情。”

@hipguide

“经常会被问,‘你从哪儿来?’被喊中国佬。那家中国餐馆最好?Ni Hao,Konnichiwa(日语你好)。”

@marsdiane

“这种事情每天都发生在亚裔身上,但我们通常比较缄默,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经常被忽视。”

李义晨(Yi-Chen Lee,音)

政治气候

很多读者认为当前的政治气候——尤其是特朗普的竞选——与他的经历之间有关联。

“这就是当今的悲剧所在。特朗普打动了一个群体的心弦,他们为失去了一个自己曾经拥有毋庸置疑的优越感(以及权利)的世界而难过。他的隐秘信息近乎直白,‘如果你让“那些人”各归其位,那么一切都会又好起来。’比起通过做出牺牲和勤奋工作来改善自己的处境,怨恨别人要省事得多。”

BLM, 纽约州纽约市尼亚加拉大瀑布城

“你所经历的这种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并非目前这位共和党提名候选人造成的,但他对这种部落意识的支持和认同,的确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具有悲讽意味的是,这种态度将把这种人进一步与不同的文化隔绝开来,使他们无法从全球化中受益,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部落意识!”

Jeff, 纽约州纽约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