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津门打虎月余 李鸿忠接连表忠意为何? /

津门打虎月余 李鸿忠接连“表忠”意为何?

刚刚履任天津市委书记的李鸿忠又一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016年10月9日下午,中央第三巡视组向天津市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反馈中不乏“政治担当缺失,党的领导弱化。圈子文化不绝,政治生态遭破坏;政治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盛行”等语气严厉的评价。对于天津政坛在过去十几二十年“超级稳定”,又在近期“风起云涌”之地,李鸿忠担任书记究竟“胜场”几何?又该如何解读他屡新近一个月来在天津的所言所行?

对于如何看待李鸿忠,以及他在天津的所言所行,或许能有以下几个判断:

第一,尽管中央巡视组对于天津政坛的批评十分严厉,但是李鸿忠理应并不“心慌”。

目前巡视组认为天津政坛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政治担当缺失,党的领导弱化。圈子文化不绝,政治生态遭破坏;政治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盛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到位,政绩观有偏差。

二是党的意识淡漠,党的建设缺失。思想政治建设薄弱,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不信马列信鬼神;基层党组织不健全,软弱涣散问题突出。

三是履行“两个责任”不到位,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违规选人用人,买官卖官、带病提拔问题突出;一些领域腐败案件居高不下,基层小官大贪易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花样翻新,“四风”问题屡禁不止。

同时,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及有关部门处理。

李鸿忠初来乍到,不背黄兴国的“旧锅”(图源:VCG)

尽管“政治生态遭破坏”一词十分严重,以山西、辽宁等地的前例对比,这意味着该地官场全方位出现了问题,不仅仅会是拿下几个官员就会草草了事的。

但是,这显然是黄兴国治下的天津“旧事”,李鸿忠只需要按部就班,配合中纪委工作,重树天津官场生态即头功一件。

第二,李鸿忠清晰的知道他在天津的首要任务是清除黄兴国“遗毒”,重树官场生态。

这种“清除遗毒”的做法目前来看尚停留在表态上。例如9月14日下午,李鸿忠履新天津第二天,召开其任上的第一次天津市委常委会。会上李鸿忠称,“要以黄兴国涉嫌严重违纪为镜、为戒、为鉴、为训,把反面教材用足用”。

鉴于中央巡视组通报中已经有“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的内容,再加上黄兴国深耕天津多年的现实,相信“津门”官场还将会遭到一次大规模官员淘汰。

第三,李鸿忠不断“表忠”意味着什么?

对于从黄兴国落马,李鸿忠屡新后天津政坛的是是非非,有大陆微信公众号刊登《了不起的李鸿忠》文章,认为李鸿忠“在一个前任落马的地方,继任者越是突出强调的,往往是落马者的问题所在。在天津,李鸿忠强调的是忠”

文章举例称黄兴国不断在表态中强调“领导干部的职业是从政,讲政治是我们的生命线。这个政治是听谁的话、跟谁走的立场问题,说到底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政治上要清醒,不当糊涂虫”(搞清楚听谁的话,跟谁走)等等表态,再加上在年初各省党委的传达学习中,李鸿忠最为坚定的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领导核心。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就要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领导核心。”的论述。

尤其在9月28日,李鸿忠带着半个天津市委常委班子进京,告诉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中央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定位,北京是中心、是主角,天津是配角、是协同。能否完成好中央赋予我们的重任,关键是要依靠北京,要自觉按照中央要求,主动接受北京的协调指导”。

需知,在中国官场,尽管中央有着绝对的权威,但是地方官员也并非会放弃本地的利益,完全顺应中央命令而行。这是多年“政令不通”的原因之一,也是地方官员的现实选择。李鸿忠此番如此强调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天津唯北京“马首是瞻”,是否意味此前黄兴国曾强烈抵制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某些“中央决定”呢?

尽管对于李鸿忠的这种“忠诚”,外界评判不一。支持者认为“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改革遭到了既得利益各种各样的阻挠,既有非暴力不合作的软抵抗,也有明目张胆的硬破坏。这个时候,任何一个组织或团队,最需要的都是维护权威,令行禁止,而不是说三道四,自行其是。更何况以组织性纪律性见长的中共,按党章党规党纪约束其成员,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批评者则认为这种忠诚,是“愚忠”,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效忠“某个人”,而并非像革命年代共产党员是忠诚于“信仰”,动机不纯,初心有变。观点不同,孰是孰非,或许当李鸿忠执政天津几年后,天津的发展和人民的评价才是最后的答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