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京华时报》被曝停刊 纸媒已死危言再起 /

《京华时报》被曝停刊 纸媒已死危言再起

北京时间10月17日凌晨开始,一则关于北京的都市报《京华时报》将停刊的消息开始在互联网内迅速流传。在记者媒体圈中,也有多个《京华时报》记者以及媒体人透露这一消息。但截止多维新闻发稿前,尚无官方正式声音出来辟谣或给出相关声明。分析认为,一边是纸媒萧条,一边是新媒体浪潮。纸媒不振,新媒体的冲击是为其一,而部分传统媒体的自身经营管理亦存在极大隐忧,值得反思。

大陆舆论场主阵地新浪微博内流传的这则消息称:《京华时报》面临停刊,将归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晨报》合并。《京华时报》的主管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和报社的投资方谈判已经结束,进入了人员安置阶段,18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主管领导将到京华时报报社了解在职员工意愿。此外,京华很少有人愿意留下来,最终结果完全有可能剩下京华时报社总编辑翟德罡一人。目前无论是京报集团、《京华时报》还是《北京晨报》都未对这一消息发出官方置评。

纸媒寒冬来临再遭热议(图源:VCR)

值得注意的是,7月16日晚,《京华时报》官微发的一条“晚安”微博,引发诸多用户猜测和评论。这条发布与23时28分的微博写道,“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晚安!”有网友评论:大半夜朋友圈满屏京华时报,纸媒调整传闻已久,没预料来的这么快。今夜,多少媒体人无眠!

《京华时报》创刊于2001年5月28日,可谓在北京报业市场“一炮走红”,被誉为当年的“中国十大传媒事件”之一。创刊三个月时,京华提出了“百年京华”的口号,而今年正是其创刊十五周年。据悉,不少报社老员工对于不能实现“百年京华”的新闻理想而感到遗憾。

《北京晨报》1998年创刊,早《京华时报》两年,且隶属于北京日报集团,员工都是体制在编人员。有猜测认为,正因为《北京晨报》“根红苗正”,才令市委宣传部做成让《京华时报》并入《北京晨报》的决定。同样,这一猜测也未得到官方证实。

此外,《京华时报》停刊消息传出时,《新京报》、《东方早报》也将划入北京日报集团的消息一并被热炒。10月17日10时42分,《新京报》官微辟谣称“绝无此事”。

近年间,“纸媒消亡论”数度喧嚣,多家报纸停刊时,舆论纷纷发出“纸媒冬天来了“的感叹,纸媒收到新媒体冲击,普遍面临读者流失、广告下滑、盈利降低、渠道衰减等挑战。自2008年以来,创办了16年之久、发行量曾达到10多万份的中国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中华新闻报》因严重资不抵债停办;创刊于法国,发行位列女性刊物第二的《心理月刊》也没有扛住时代的洪流,于2014年休刊;《读者原创版?全世爱》自2013年9月创刊以来已出版15期。2016年初,中国的《今日早报》、《都市周报》及《九江晨报》三家纸媒不约而同地登出了停刊公告,宣布在2016年停止纸质版报纸刊物的发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报道新闻的使命已经结束,部分传统媒体而是转战新媒体领域。

新媒体冲击的大环境是为其一,媒体行业自身也需要反思,一部分老字号报社的经营管理存在极大的问题,这也是其走向破败的主因。稍早前,《河南青年报》一纸解散公告引发业内哗然,这则公告简单粗暴,等同于宣布今起停止出版发行,宣告倒闭休刊。据悉,《河南青年报》曾因违法违规被责令限期整改。2013年7月,《河南青年报》以文件形式向包括采编人员在内的报社全体员工强制摊派发行任务。该报社还与部分单位达成所谓“宣传协议”,由上述单位付费在该报刊登新闻报道。2014年3月,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对该报社给予警告、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责令报社限期整改。河南省纪委驻团省委纪检组给予河南青年报社社长严重警告处分。

诚然,新闻最讲求的是时效性,报纸由于传播介质的局限,在与新媒体抢占报道先机的战争中,就处于了弱势,种种境遇都折射出传统媒体行业已经迎来了一个关口。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媒是种千百年的传承,历史的沉淀代表着它不会轻易消亡,现下来看,权威性与采访权是其生存之本,坚持“内容为王”应是纸媒永远的信条。讨论“纸媒永生”还是“纸媒将死”都无甚意义,在如今激荡的媒体格局下,何种结局都是正常,因为重要的不是何种形式,而应该是哪种形式能提供给人们更好的内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