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如何将“赝品”拍出2亿天价 /

如何将“赝品”拍出2亿天价

中国文物鉴定行业已经成为最混乱的“江湖时代”。”“国宝帮”,这个词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说,但在收藏圈内却是一群神奇的存在。听着感觉很高大上,但真实的意思却非常具有讽刺性,对行里人来讲就是“打着保护传统文化玩瞎货”的,其实就是“以低级赝品充当国宝”的群体。

什么是“国宝帮”呢?文物艺术品收藏圈内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街串巷、到处收购,虽是民间收藏家,但自信手中藏有大批“国宝”级别的藏品。这一群体逐渐形成收藏圈内独特一景——“国宝帮”。

大体为说,“国宝帮”主要分为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由那些有着强烈投机心理,在文物辨识知识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听信他人所言,将赝品当成国宝的文物收藏狂热爱好者们。

第二个群体相比第一个群体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限于圈子文化,他们所讨论的、看到的都是赝品,而且他们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些赝品上。即使从别的途径知道自己手中的“国宝”不是宝后,他们从心理上也是很难接受的,并且反过来与人宣传自己的错误认知,误导他人相信自己手中的是“国宝”。

第三个群体本身对收藏并没有很高的兴趣,而且他们对藏品真伪并不关心,因为无论真假,这些所谓的“国宝”在他们手中只是一个用来蒙骗他人的道具。如果侥幸买到真国宝,他们会大肆宣扬;如果买到假冒品,他们也会找圈内伪专家来出具假鉴定证书,然后想法子转手。还有一些人干脆就不想办法转手,他们将假宝贝聚集起来,直接建个博物馆。当博物馆建好后,找一些伪专家站台,不仅能出名,当想出手这些藏品时,一切也会变得很容易。

据悉,“国宝帮”曾多次将仿品以2.2亿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卖出,他们对自己收藏理念异常执着和自信,有人说类似“搞传销的”。同时,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策划展览和论坛,组建博物馆和向国家机构捐献。但就是在圈外人看来似乎充满国家责任感的群体,却被业内人士“人人喊打”,但又无可奈何,越打越多。

杭州G20期间,浙江美术馆准备了四个特展,其中《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是重头戏,并于8月16日下午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了新闻通气会。据了解,此次展览作品最早是由李巍收藏,并于2015年11月13日将500件佛像及法器捐赠给普陀山佛教协会。李巍、李舒迦父子现任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院长和院长助理,也是此次展览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

作为在G20期间举办的展览,规格自然不会低。综合媒体消息,此次活动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浙江省文化厅、普陀山佛教协会主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佛教造像保护专项基金会管理委员会、中共舟山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协办,浙江美术馆、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承办。重要政府部门和国家级重点文博机构的背书,一切都看来是那么高大上。仿佛一切都要沿着领导高度评价、社会各方赞誉的套路走下来,谁成想半途却出了“幺蛾子”。

据业内人士透漏,此次展览最初准备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但被婉拒,后来才来到浙江美术馆。作为为数不多的收藏特展,业内自然给予了广泛关注。据“北京时间”报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建明、资深古玩玩家西风等在网上公开撰文对此次展出的作品提出质疑。美国专家的科学鉴定结果,原本被展览组织者视作有力证据,但经调查后发现,鉴定结果被篡改,变假为真。

西风在《浙江美术馆展雷人佛造像以外国科技鉴定能行吗?》一文中写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由于文物鉴定学的复杂性,国家体制内传统鉴定和现代科技鉴定的不完善,加上高仿文物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国家文物鉴定人才缺乏真正实战鉴别能力,民间实力鉴定人才又缺乏认定资格被排斥在外,民间一些并不具备实战眼力的忽悠专家更是大行其道。”这样的局面, 到底是“专家”,还是“砖家”?如何识别?估计对于大多数“门外汉”来说,肯定傻傻分不清楚。

其实,这并非个案。就在今年7月,香港商人邱季端向母校北师大捐赠6,000件瓷器,并称捐赠品涵盖了中国各个朝代和窑口的精品。然而消息一出,引来古董界和文物圈一边倒的质疑声。

2011年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人民币(1人民币约合0.1480 美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网民和专家均质疑此物件的真实性。最终调查得知,“汉代玉凳”,是江苏邳州运河镇向阳村老虎玉器店老板赵军根据明代老件由其工人仿造组装的,2010年作为工艺品以260万的价格卖出。

2011年,富商谢根荣为了骗到银行贷款,用零散玉片穿起了假“金缕玉衣”,并请了五位国内文物界“泰斗级”专家,集体鉴定其为“罕世珍品”,并给出24亿元的估价。谢以此向银行骗贷7亿元,最终银行的5.4亿元打了水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