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他堪称汪精卫第二 蒋介石险死在他手里 /

他堪称汪精卫第二 蒋介石险些死在他手里

他是《胭脂》中一手缔造了覆盖国共两党的庞大谍报帝国的汉奸头子冯子雄的原型。他是少年神童、求学名门、留学日本、堪称汪精卫第二的国民党高官,他就是黄浚,蒋介石也曾险些死在他的手中。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作者继明,原题为《他是《胭脂》里国民党高官冯子雄的原型,却屡次向日本人出卖情报,蒋介石都险些死在他手下》。

蒋介石戎装标准像(图源:浙江省图书馆)

民国谍偶剧《胭脂》大结局后,引起众多网友感慨“真是恍如一梦”。尽管《胭脂》长达四十多集,中间精彩情节连迭不已,但开篇的江阴要塞泄密案、炸英国大使馆车案、手杖传递情报等惊心动魄的情节仍然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一系列事件的幕后黑手就是冯曼娜的父亲冯子雄。

冯子雄身为国民党高官,地位显赫不愁吃穿,却奉行失败悲观主义,认为中国不可能打赢日本,以“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为由,与日本人来往勾结。他颇有城府,一手缔造了覆盖国共两党的庞大谍报帝国;他心机算尽,甚至利用独生女儿传递情报,把女儿卷入尔虞我诈的漩涡中不得脱身。尽管如此,他仍然逃不过法网恢恢,最终身份败露,拒捕身亡。

这个强硬派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发挥了情报的巨大作用,支撑了电视剧的前半段情节,实在令人十分好奇,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而这个人最后有没有受到制裁呢?这的确是有迹可循的,只不过事情发生的地点主要是在南京,而非电视剧里的大上海。

冯子雄的原型是少年神童、求学名门、留学日本的国民党高官黄浚,此人堪称汪精卫第二。

他和汪精卫一样都以有才名著称

七岁能诗、十八岁入读京师译学馆,求学于严复、林纾、梁启超等名流。他的笔记著作《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述鸦片战争以来70年间的诸多历史事件,援引广博,曾在《中央时事周报》杂志上连载,并引起极大反响。史载,黄浚“才气横溢,诗工尤深”,他用骈体文写一寿屏,就能赚足五百块大洋。

他和汪精卫一样都交游广泛、风流浪漫

他常去夫子庙看歌女表演,虽然有妻妾,但还要出去狎妓。花钱大手大脚,经常搞得自己入不敷出,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被同窗须磨弥吉郎盯上,以资助他的名义要求他提供情报,对此黄浚有过一段勉强可以称作反思的“反思”,他自认为受日本人资助迟早会趟入浑水,并为此焦躁不安,但他一错再错、不思悔改,甚至在《奸细考》一文中堂而皇之地借秦桧作自我辩护:“秦桧之为奸细,乃由金派归,挞懒(金军大将)攻楚州,桧与妻王氏自军中趋涟水军,自言杀金监己者,夺舟而来,欲赴行在,遂航海至越州……”极言秦桧有不得已处、有为宋忠心处,实际上折射出了他内心的紧张不安。

他和汪精卫一样身居高位,却抛弃国家民族,当了汉奸

巧的是他深得汪精卫信任,并被汪精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的机要秘书。不过彼时汪精卫还未投靠日本,而且汪精卫曾经是一个爱国志士,曾因刺杀摄政王下狱,在狱中还慷慨作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如果说汪精卫是半路走错了,那么黄浚从一开始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有才无德之徒。他和儿子一起拉拢了一个汉奸小集团,专为日本人做事,以此换取金钱,满足自己花天酒地的私欲。

黄浚第一次向日本人提供的极重大情报就是《胭脂》开篇提到的向日本人透露蒋介石要封锁江阴要塞、轰炸日本军舰的重大军事行动。

1937年8月11日,蒋介石在会议上决定封锁江阴要塞一带最狭窄的长江江面,一方面可以阻止日本军舰由上海沿江西上进攻南京;另一方面还能截获当时正在沿江各口岸的日本军舰与商船,先声夺人、以快制快。如此重大的军事机密就这么被黄浚提供给了须磨弥吉郎,这个须磨弥吉郎正是《胭脂》里面青木课长的原型,他是黄浚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和电视里一样也是个中国通,还酷爱中国古代诗画,此时他正在日本驻南京的总领事馆担任总领事。

由于黄浚的情报工作,国民党方面还没来得及部署好一切,日本人就紧急调动各船只逃之夭夭了,蒋介石尽全力挽救损失,也只能勉强俘获了日本商船“岳阳号”和“大贞号”,而其他日本舰船均已逃到黄浦江,进入安全地带了。

由于会议上人员并不多,消息封锁严密,蒋介石果断认定高层出了内奸。但由于黄浚老谋深算,一时被他蒙混了过去。

没过半个月,黄浚又给蒋介石来了致命一刀。

这一次,蒋介石要从南京出发,赶去淞沪会战前线指挥战事。白崇禧建议蒋介石坐英国大使馆的车去上海,以保安全。黄浚把情报传给了日本人,日本人决定管他英国不英国,直接炸!当天,英国大使馆的车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翻了一个头。当时英国是一个中立国,英国和日本更是没有宣战,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英国向日本提出抗议,谁料日本狡辩说大使馆车上的英国国旗太小了,飞行员压根看不清楚。

然而幸运的是,蒋介石当时并没有在车里。原来自尊心极强的蒋介石虽然一时接受了白崇禧的建议,但他转念一想,还是不愿意受其他国家的庇护出行,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尊严,蒋介石临时换乘自己的车出发了。没想到这一念救了他自己的命。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加上中央军校逃车案一事,其中两名涉嫌刺杀蒋介石的日本人是乘坐黄浚的车匆匆逃离的,因此黄浚成了蒋介石心中的头等怀疑对象,南京方面国民党警备队秘密成立了一个“侦缉黄案专门小组”(后文简称侦黄组),力求查出确凿证据,将汉奸绳之以法。

在天罗地网的跟踪追查下,侦黄组终于发现黄浚传递情报的方式。黄浚下班后,既不坐车,也不带随从,只是一个人到玄武湖畔散步。他爱吃巧克力糖,但从不将糖纸随便扔掉,而是将糖纸放到公园一株大树的树洞内,大树四周极为偏僻,鲜有人迹。而黄浚走后不久,就会有人来取糖纸。但之后不知黄浚是不是已有察觉,他再也不去公园那里和对方接头了,侦缉工作一度陷入瓶颈。

然而皇天不负苦心人,狐狸尾巴总有露出来的一天。侦黄小组发现黄浚的司机经常到新街口附近一家外国人开办的咖啡店去喝咖啡。《胭脂》中他们交换情报的方式是用空心的手杖,其实与历史现实大同小异,黄浚的司机是用帽子和日本人交换情报的,黄浚会事先在帽子里缝上情报,司机则把帽子放在咖啡店门内的衣帽间处,与此同时,日本人也会戴着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来这家店喝咖啡,全程不需要有任何交流,走的时候默默带走对方的帽子就完成情报交换工作了。

随后,侦黄小组安排了一系列行动来获悉情报内容。日本人取到夹有情报的帽子后,会骑自行车回去,侦黄小组便派了几个人“意外”撞倒日本人的自行车,然后在手忙脚乱中取走帽子,趁机把帽子里的情报拍下来,然后装回原样还给日本人。

侦黄小组将黄浚出卖情报的罪证拿到手后,立即报告上峰,蒋介石命令“一定全歼,不能使一个漏网!”

就像《胭脂》里放的那样,侦黄小组立刻伪造了一封给黄浚的信,借须磨为名,要求黄浚在次日晚11时,约齐所有“有功人员”在黄公馆聚会,届时须磨将亲自到场向大家发放巨额奖金。《胭脂》里面,冯子雄面露难色地对太太说:“当下风声这么紧,还叫我们所有人聚在一起,这该不是有问题吧!”

然而尽管黄浚再小心,几近波折后仍然被侦黄小组抓获,1937年8月,黄浚及其子黄晟以卖国罪被判处死刑,公开枪决。

“一代词宗”夏承焘读黄诗时,一方面觉得“诚极工,此人可惜可恨”,一方面又觉得“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他拟出了一本《黄汉奸诗抄》,把秦桧墨迹冠其封面,声称要“骂此等人,使此等人遗臭千古”!黄浚被制裁后,《申报》撰文讽刺他和另一个同门师兄弟大汉奸梁鸿志是“黄粱一梦”。的确,黄浚少负才名,早先交游的名流如梁启超、梅兰芳等都是爱国志士,没想到他却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卖国贼,他崛起也盛,衰败也颓。功名身外事,立身天地人,蝇营短视,一梦黄粱,实在令人叹息。

历史永远比电视剧更真实,谍报工作更是步步惊心、局局为营,容不得半点差错。《胭脂》这部剧除了揭示情报战惊心动魄的一方面外,也提醒着我们,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出卖祖国和同胞的人终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