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特首选战火药味浓 泛民造王更难 /

特首选战火药味浓 泛民造王更难

正当社会焦点落在立法会宣誓风波之际,另一场全城瞩目的大战突然敲响战鼓。距离下届特首选举尚余5个月,“超冷马”退休法官胡国兴突然宣布参选,令政界跌得一地眼镜碎。而一直对参选特首蠢蠢欲动的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周前亦已去信中央最高层,表明自己即将辞职参选,但随即惹来特首梁振英“心无二用”的反击。

胡国兴参选特首,政圈突添变数(图源:AFP/VCG)

形势一︰群雄逐鹿局面渐明朗化

据“香港01”10月28日报道,在特首跑马仔名单上,传来传去离不开五六个人名,但随着胡国兴参选,变相令部分潜在特首参选人马上行情低走,第一个就是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曾钰成2016年7月底首次表示,若无人落场与梁振英竞逐特首,他会考虑参选,以确保选举有“真正竞争”,如今胡国兴宣布参选,而曾俊华亦盛传将辞职角逐,“双曾配”之一的曾钰成自然“功成身退”,淡出跑马仔赛道。

曾钰成日前回应财爷参选消息时,便开始为打退堂鼓铺路,指如果届时选举具竞争性,他乐意作“壁上观”,又指曾俊华在政府担任重要职位多年,工作能力和获中央信任都经得起考验。有民建联中人指,虽然曾钰成未有封死后门不参选,但除非曾俊华阵前脱脚,否则他落场机会甚低,应只会集中为曾俊华出谋献计。

至于被视为“黑马”的前财政司长梁锦松,行情更加看淡。一直“等待上帝意旨”的梁锦松最近频频曝光,但不是为自己宣传造势,反而大赞两名潜在竞争对手,先称对曾俊华“好有期望”、“将团结香港责任交给曾司长”,再赞政务司长林郑月娥“各方面表现好好”,似是暗示自己不会参选。有商界人士透露,随着曾俊华势将参选,商界倾向支持他多于梁锦松,预料不会有两名亲商界人士同时落场,相信梁去马机会不高。

至于近月转趋沉寂的林郑月娥,有民建联高层认为,特首选举一日未到最后关键时刻,一日不能排除她参选的机会,“如果得到中央明确‘祝福’,林郑将难以推却”,但他认为北京是否容许两名司长同时辞职,也是疑问。

胡国兴率先表态打破闷局,已刺激各路特首黑马加快脚步,例如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近日便表明有意参选,但愈来愈多人表明心迹之同时,其实也是变相“挤压”其他潜在人选的机会。

形势二︰曾俊华梁振英选情骤添变数

胡国兴身先士卒挑战梁振英,批评梁不能照顾香港整体利益、消除港人怨愤,更大打“团结牌”,强调自己有能力纾缓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与曾俊华主打的“团结香港”,可谓同出一辙。胡官参选消息一传出,有“曾营”中人担心,胡官出选会否对曾俊华造成“分票”效果。

胡国兴做了20多年法官,既非建制,也非泛民,而是他多次强调的“中立”,有政界人士指,胡官形象鲜明、持平公正,相信参选可汲取部分法律界、专业界别的选委票,当中有不少是泛民支持者。

更重要的是,胡国兴是打着反对梁振英的旗帜参选,与泛民、商界主张的ABC(Anyone But CY)并无二致,若胡曾同时入闸,两人的支持者有部分重叠,造成互相抢票的不利局面。

据闻,胡国兴日前与曾钰成会面时,胡当面提出若“双曾配”不成功,曾钰成可否改为支持他出选?曾钰成当时不置可否,仅说届时要看看具体情况,但此举侧面反映了曾俊华支持者的忧虑,政界人士分析,“如果由曾俊华单挑梁振英,曾俊华好大机会赢,但如果胡官加入战团,形势就变得不是完全可控,阿爷会觉得有3个候选人,会否太多人太混乱呢”?

不过,有资深建制派对胡国兴是否能取得150个提名“入闸”,仍有保留,指胡官宣布参选特首这种头等大事,竟然“无政纲、无蓝图、无人站台”,“单靠‘中立’两个字,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香港管治问题?”他直言,看毕整场参选记者会,也不清楚胡官的治港理念,“无一个宏观蓝图告诉香港人,究竟如何带领香港走出困局?”

与此同时,胡国兴过去与建制派、传统左派人士甚少联系,很多人对他不熟悉,双方也没共同的政治利益,想不到有何理由要支持他。多于一名亲中人士质疑,胡国兴抢滩参选应未获北京支持,认为他胜算不高。

形势三:泛民“造王”面对更艰难抉择

当然,胡国兴参选对梁振英是利是弊,仍需时间验证。说到底,胡国兴是首个摆明车马挑战梁振英的人,俨如两军对峙打响的第一枪,其他逐鹿者估计亦会纷纷披甲落场,打开梁振英可能在黄袍加身下自动当选的闷局。

民主派计划在12月选举委员会全面抢攻,冀取得约300席以左右特首选举,今次胡国兴、曾俊华同时落场,泛民取态或足以影响大局。政界分析,胡国兴立场与泛民较为接近,包括反对梁振英连任、重启政改、重视法治等,在“ABC”立场先行下,若他们最终提名胡国兴,对曾俊华、叶刘淑仪等人来说绝非好消息。

有资深政协指,北京对特首选举要有绝对操控性,不会容许泛民“造王”,若胡官成为“泛民共主”,北京为求提高安全系数,势必封杀其他建制派入闸,变相保送梁振英连任。曾与胡官会面的民主思路召集人汤家骅便提醒,若太多主打“ABC”的人参选,只会分薄票源,最终出现“好像有竞争,实质无竞争”。

政界近日有传,北京计划等到12月选举委员会选举结果揭盅,视乎可掌握多少“铁票”后,始就特首人选表态,若泛民最终在选委会夺取300票或更多,他们如何利用手中一票和北京博弈,是捆绑提名还是采取“分票”策略,势必影响特首选举的发展。在ABC的主旋律下,泛民过往比较容易选择,只要梁振英之外的人选便可考虑,如今形势复杂,如果胡国兴与曾俊华等同时参选,他们会如何抉择呢?泛民会否因此出现另一次分裂?

无论如何,随着胡国兴抢闸参选,特首选战已经鸣枪开跑,相信各路人马会加快步伐,或向北京表明心迹,或狙击反扑对手,从梁振英日前要求政府同事“责无旁贷、心无二用”为社会做事,已隐约嗅到特首选战的厮杀味道。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