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精读六中公报 一条名为约束的逻辑链 /

精读六中公报 一条名为约束的逻辑链

10月27日的六中全会公报,可能是2016年中国最为重要的政治坐标,十八大后中共在政治层面,特别是党建领域的多项顶层设计和多个框架搭建在六中得到总体汇集,并在公报中得以体现。

所以可称为坐标,不仅是因为总结了来处,还要提供去处,要有承接与启发,这里的启发并非某种指点或阐明,而是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铺垫。六中公报虽然很长,但逻辑起点实际上只有一个,即是“约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由里推表,全环节全层次的约束,可以这么认为,公报为以后中共的党建工程提供了完整的思路。

该思路的起点在于确定约束对象,公报中称“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而思路的首要任务在于以上率下,扎实中共的思想基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

党建开展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中共力求自我革新(图源:新华社)

其目的则是维护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公报这一段事实上将坚持中共领导与确立领导核心作出了逻辑递进,二者是可以互相推导互为因果的。

思路之目的确定之后,自然是实现的具体内容,“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证,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之所以这么做,对自身如此严格尺规,“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们用户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民主集中制是党建工程能否贯彻的制度保障,“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中共在这一点上曾出现问题,外界称此次六中要动“脖子以上”,含义也在于此。

那么党建如何避免成为某种有违本旨的工具,公报给出答案,“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注意这句话,“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党的各级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在如何选人用人上,约束二字依然是核心内涵,“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这是党内政治生活保持严肃的组织保证,同时也是党建工程良好运行的保障机制。

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则是党的组织生活。也即是说,在这一套党建思路的逻辑链中,党内组织生活是具体实现理念的“场”,是其他逻辑组成部分的兑现地。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这里同样对高层作出着重约束,“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

与批评和自我批评类似,监督也是党建能否正常运行的基础,“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除去上述提到的首要任务,公报还明确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实际上这一点和扎实思想基础的首要任务是相互补充,可看为另一种制度与器物的并轨推进。

可以看到,公报用了12个“全会提出”,将上述内容作出阐释,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以约束为关键词的逻辑体系,既有目的也有手段,既有保障也有载体,为中共党建工作搭建了一个可以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其意义和作用在将来或逐步得到显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