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前外交官再掀鹰鸽之争 要地动山摇? /

前外交官再掀鹰鸽之争 两岸真要地动山摇?

北京时间10月30日,前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沙祖康的一句“台湾当局宣布独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就会降临台湾”刷爆了大陆舆论场,在沙祖康被贴上鹰派标签的同时,有关“鹰派”与“鸽派”的争论也再次在网友中出现。有观点指出,“鹰派”与“鸽派”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完成对国家利益的维护,而民众对“鹰派”的言论更感兴趣,其实是对内政焦虑与不安的投射。在台海问题上,避免“非和平手段”实际上是两岸共同的底线。

沙祖康在28日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对媒体回忆,有一次在日内瓦,当着英国大使的面,他曾与美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凯文?莫雷争辩。当时莫雷谈到美国对陈水扁当局的支持,沙祖康警告说,你们在这方面一定要谨慎,这是中国的底线,别触碰,中国会不惜代价做自己的事情。

沙祖康称当时他跟莫雷说的原话是:“在台湾当局宣布独立那一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就会降临台湾,因为我们没有选择。台湾很重要,没人怀疑,如果台湾独立,其它地方也跟着独立,中国就完了。”

这则消息先是由港台媒体报道,经中国国台办旗下党媒“中国台湾网”的官方微博转载后,一下子吸引了中国民众的高度关注。大陆网友沙祖康的言论评价不一,支持他的网友称他为“鹰派”,并由此引发了中国互联网上又一次“鹰派”与“鸽派”之争。

大陆的“鹰鸽之争”由来已久(图源:多维新闻网)

沙祖康是不是“鹰派”还有待商榷,但大陆舆论场上的“鹰鸽之争”却已持续了很多年。最近一次影响比较大的争论来自于前中国驻法大使、中国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与《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

2016年3月,吴建民在外交学院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吴建民拿《环球时报》为例,“去年胡锡进请我参加《环球时报》论坛,有个开场白,他一上来把这个世界讲得一塌糊涂。我说你们的眼睛里没有全局啊,世界大势你看不到,抓不住主流。我心里说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他是报社主编,很有学问的,但是搞不清楚状况。”

之后,胡锡进闻此特地发文回应,称“吴建民是典型鸽派”,并称吴建民代表了少数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媒体插嘴完全是添乱,是民族主义的祸源。

两个人的隔空论战一度曾引发网民对中共外交政策走向的争议。随着讨论的持续升温,来自军方的学者罗援、戴旭等也为吴建民贴上了“鸽派”标签。相关的争论一直到3个月后吴建民在车祸中意外去世也没能停止,解放军系统的官方微博之一“军报记者”在悼念吴建民的微博中说:“他的一些观点,我们虽然不能苟同,但是今天开放的中国,自信的中国需要不同的声音,并在观点交锋中去伪存真,凝聚爱国的共识与行动。”一些激进的评论者认为,“军报记者”的一句“不能苟同”会让吴建民“死不瞑目”。

而观察民众对于两种观点的反应,“鹰派”明显要比“鸽派”更受欢迎。就在10月18日,解放军少将、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在一个国际论坛上表示,虽然战争无法解决全部问题,但当政治无法解决问题时,唯一的手段就是战争。当然,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检验的标准在于,战争是否推进了社会的进步,是否维护了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类似的发言往往能得到听众热切的赞同,罗援、戴旭等人的社交媒体账号也拥有很高的人气。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等学者主张的“韬光养晦的战略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是符合特定历史环境的正确决策”往往只在特定的学术圈子里能找到支持者。

有评论指出,民众对“打一仗”的热衷,与其说是爱国情怀,还不如说更多是在宣泄对个人命运的焦虑,特别是对内政的焦虑和不安。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于周边安全的不安情绪背后,实质上是转型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出了问题;而对经济和民生的焦虑,一不小心就会延伸到政治和安全领域。

说到底,“鹰鸽之争”是国家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现象,很难想象当国家积弱贫穷,需要学习和追赶发达国家时,国内会产生这些方向之争。就像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所谓“鹰派”与“鸽派”之分,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完成对国家利益的维护。

具体到这次媒体对于中国资深外交官沙祖康的报道,从他对媒体说的“别国外交官都谈完,喝咖啡、抽烟去了,我作为大使还在跟美国大使使劲谈”等内容来看,其实是要突出“为什么在外交谈判中,中美之间的误解和不信任这么多”的现象,他只是“要把话摊开了说,把观点直白地表达出来”,其中的重点在于让美国明确知晓中国的态度,和解放军会不会“降临台湾”是两个层面的内容。

而至于两岸关系的走势,多维新闻曾在《舆论场:两岸距离地动山摇还有多远?》一文中指出,习近平与蔡英文之间事实上默契的达成了一条共同的底线,就是“两岸决不能地动山摇”,否则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这也是大陆方面为什么一直会留给蔡英文“答卷时间”,或者说,一直留给蔡英文随时开始答卷的机会。

汉字中的“武”字,意为“止戈”,说明沟通和谈判还是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手段。只不过就像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冯玉军说的那样,作为“底牌”的军事手段要慎用,但同时必须强军,不能掉以轻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