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二战中战斗力最强的日本兵都来自哪里 /

二战中战斗力最强的日本兵都来自哪里

日本的甲种师团有很强的地域性,同一个师团一般只招同一个地方的人。第一师团从东京招,就叫东京师团,第二师团叫仙台师团,第三师团叫名古屋师团……那么这些师团里最厉害的是哪个呢?那就是熊本县的师团,叫熊本师团,番号是第六师团。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脑洞历史观”,原题为《二战,哪里的日本鬼子最凶?》。

侵华日军(图源:新华社)

经常玩表情的同学一般都认识熊本熊。

这个熊本熊据称是日本熊本县的营业部长兼幸福部长,也是熊本县的吉祥物公务员。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而日本很多县都有吉祥物。

那么,这个熊本县到底是个什么县呢?

其实论起来,这个熊本县,中国人本不陌生,因为它是二战时期日军最凶残的兵源地之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陆军学德国,建立了17个陆军师团,这就是日本的17个常备甲种师团,这些师团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都是日本老兵,中国俗称老鬼子,作战特别狡猾。老一辈的人讲,老鬼子一听到有动静,立马就隐蔽了。后面来的新鬼子就有些懵逼相了。

尤其是太平洋战争后,很多部队都换了一批人,新鬼子上来,训练水平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很多都是学生派上来。

日本有一个说法,说大学里所有的文科生都送到战场当炮灰,就是文科讲师,教授都有可能要上,但理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派,因为日本以后重建就全靠这些理科生了。

这可能是我听过,对文科生黑得最惨的一次。

日本的17个甲种师团,每个师团人员装备大概是2万人左右。中国军队从来都没有全灭过一次甲种师团。或者说也没有机会全歼一个日本的师团。最接近的一次是万家岭大捷,薛岳将军率张灵甫等将用数个军的兵力合围日本的106师团,本以为要成功了,蒋介石都发贺电了,结果还是让日本人空投补给及指挥官给逃了出去。

这个106师团还不属于甲种师团。不过,有很多人倒是一个师团调过来的,就是我们后面要讲的日本意大利师团大阪师团。

这些甲种师团有很强的地域性,一个师团一般只招同一个地方的人。比如第一师团从东京招,就叫东京师团,第二师团叫仙台师团(战斗力很强)。第三师团叫名古屋师团等等。这些人招进来,大家都是老乡,交流也方便,也会相互照顾,跟我们中国的四川、湘军、桂军等等是一个意思。能给战斗力加持。

那么,这些师团里谁最厉害呢?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熊本县的师团,叫熊本师团,番号是第六师团。

当时日本有一个说法叫“天下日本第一兵,日本九州第一兵,九州熊本第一兵。”

这说明熊本师团公众是日本军队中最凶悍的师团。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还是风俗跟地理环境,熊本是一个山林地区,一大半的土地是森林,山炮往来是比较彪悍的,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嘛。熊本所在的九州又是出了名的日本火山区,盛产浪人,其核心自称萨摩人。

注意, 这个萨摩不是汪中败类萨摩。

而是一个种族。

在历史上,也是日本最不安份的一个区域,动不动就是造反、打架。这个地方也最爱喝酒,醉驾率是日本全国最高的。

这里招过来兵,也多半是矿工跟农民,混得马马虎虎,打架那反正是挺擅长的,跟城里人确实不同。

除了熊本师团之外,来自仙台的第二师团也是日本很彪悍的兵团,因为仙台在日本的东北部,老百姓本来就喜欢打架。

而最差的大概是大阪跟名古屋,这两个地方商业发达,招的兵也多半是商人家庭出来的,就是二战,这些地方的兵到了中国,坏事相对熊本师团来说,干得也少一些。尤其是大阪师团被戏称为“商贩师团”“和平师团”。打到投降,全师团几乎是全员的,一听日本天皇投降,有的日本士兵是痛不欲生,他们高呼万岁,而且战后继续做生意,跟中国做一点军火生意。日本军界戏称:本来可以赢的,就是因为大阪师团的加入……

那么熊本师团到底在中国干过什么坏事呢?

坏事干得就多啦。

甲午战争,在胶东半岛登陆,攻陷我威海卫。日俄战争,熊本师团参加了在满州的作战。此后的侵华战争,熊本师团几乎是处处可见。热河战役,长城抗战,卢沟桥事变后的华北战场等等。最臭名昭著的是南京大屠杀,熊本师团先在杭州湾登陆,使中国防线失控,不得不全线后撤。熊本师团随即进攻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此后还参加过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在中国跟七十多个师交过手,从来都没有吃过大亏。

没办法,中国军队装备落后,人员训练水平不在一个等级,有差距要承认。

中国军队不好收拾,那就让美国军队收拾一下吧。

太平洋战争爆发,熊本师团被送到绞肉场的太平洋战场。数次交战下来,美军的飞机大炮战舰立体攻击,搞得熊本师团损失惨重。最后,美军都准备放他一马了。结果又来了澳大利亚军队。澳军对日军恨之入骨,又不挑食,逮着美军打剩下的又是一顿暴揍,最后全盛时期二万五千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一千多人。

而当年率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熊本师团的师团长谷寿夫也被从家里抓了出来,审判之后一枪枪毙。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