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电商要输出光棍节? BAT先天不足 /

中国电商要输出光棍节? BAT被曝先天不足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回到2009年,那时在中国互联网上,11月11日还是约定俗成的“光棍节”,是单身青年男女们自娱自乐的一个民间节日。

其后,一个叫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的电商为“忽悠单身男女到网上买点东西”于是把“双11”打造成购物节,几年后,这家电商已使11月11日的销售活动成为中国零售业一个盛大节日。如今,它打算将其推广至中国境外。

分析指,尽管中国电商野心勃勃,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有足够的信心想要“走出去”,但可以预见的水土不服,只能让他们小心翼翼地小步前进。

中国BAT的策略

马云是中国电商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长,在2015年的11月11日,马云的风光一时无两——除了天猫用了72秒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3美元),用21小时35秒达到了800亿元人民币——除了创造了这些“纪录”之外,最让马云觉得风光的事情是,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派人给马云打电话,祝贺这位电商“双11”取得收益。

不过,亦有学者对电商创造的“双11”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评价。

马云的“许多假货的质量比正品还好”的言论曾引发舆论关注(图源:VCG)

2015年“双11”后,台媒引用了大陆经济学者陆新之的观点称,就算阿里单日营业额再高,亦难以对刺激经济内需有很大作用。电商单日的营业额再高,但摊开来看在“全国这个大盘子还是很小的。”他指“双11”实际作用并不多。

无论如何,中国电商走向世界的野心在2015年的“双11”就已经开始被释放了,而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双11”,英国媒体惊呼,中国电商拟输出“光棍节”,打算将其推广至中国境外。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借助流行歌手凯蒂-佩里举办揭幕演唱会和退役篮球运动员科比-布莱恩特出场,阿里巴巴的年度消费狂欢——中国光棍节销售活动——本周以前所未有的排场和资金规模启动。

据称,该公司打算利用围绕这一活动的喧嚣,将其推广至中国境外。

英媒称,作为一个只存在于中国的活动,光棍节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不过,英媒在报道中也指出,对阿里巴巴来(Alibaba)说,国际化是一个艰巨任务——这对其国内同行百度(Baidu)和腾讯(Tencent)也是如此。这三家中国科技公司合称BAT,它们在国内因未受国际竞争约束而迅速增长,但在境外只能小步走。

中国BAT的策略再明显不过了,受益于中国国内政策的模糊,产生了巨大的利润,遂萌发进入国际市场分一杯羹的愿望。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BAT的先天不足也同样很明显,全部效仿于国际互联网企业而成立的BAT缺乏足够的原创精神和遵循国际法律的习惯,每前进一步都是困难重重。

提前而至的中国“双11”

去年,中国的“双11”巨大经济收益额度,不仅仅是属于阿里巴巴一家电商的“胜利”,几家大的电商企业都尝到了光棍节带来的甜头。

而今年,据陆媒报道称,刚刚进入11月,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以及各大物流公司均已提前进入应战状态。天猫多种商品从10月21日起就已启动付定金预售活动,京东也于10月26日起开启多项促销活动。

中国大陆电商急速膨胀的数据之下,反倒是消费者越发冷静了。

2015年“双11”过后,中国大陆网友在社交平台感叹颇多,“两个月的工资都花完了。脑海中浮现出马云的笑脸。”,“四千没了!我都不知道买了什么!双十一该改名为‘帮马云上首富’。”,“早已看穿双十一把戏,先提价后降价实惠不了多少。”,“喜欢的一件大衣,双十一前是389,双十一直接涨到400多!”

事实上,电商也很清楚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自2015年起,“全球买”“全球卖”的噱头,一下子将光棍节变成了貌似“国际化”的节日。

或许也正是因此,中国电商逆向思维,想要把“光棍节”的概念输出出去。

距离中国的“双11”还有几天,但中国互联网线上线下的活动已经铺天盖地,电商间彼此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有观察人士称,欧美许多国家的商业组织近期抵制阿里巴巴的“入侵”,理由是“假货太多”,而中国大陆的收入低层的消费者很难到国际电商平台采购,只能在大陆电商处完成消费行为。这意味着,信息不对称和大陆商业管理的缺位让消费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付出诸多代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