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四人帮倒台头号功臣神秘丈夫曝光 /

四人帮倒台头号功臣张玉凤神秘丈夫曝光

张玉凤在保住华国锋与汪东兴位置上起着重要的筹码作用。若没有她的存在,毛泽东在指定接班人时,华国锋不一定是惟一的人选;在毛泽东死后不久,就向华国锋进言拿下“四人帮”的汪东兴,肯定不存在。那么“四人帮”的灭亡可能要推迟,很大可能是要以血的代价解决之。

2015年12月26日,毛新宇与夫人刘滨和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张玉凤(中)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图源:VCG)

1987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5·6”森林大火,此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我们铁路部门也被要求,尽快撤换正在使用于车辆制动的铸铁闸瓦,因为在林区下坡路段的这种靠金属瓦状制动块,抱紧高速运转的车轮踏面会产生火花,极易引发近在咫尺的森林火灾。

由此我厂开始研发、试生产低摩合成闸瓦,至1990年可批量生产,但与此同时南方一些路外企业也有同类 产品上市,而且价格低廉还有回扣,致使我们的产品市场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我厂一位职工的退休父亲关系,找到时任铁道部部长的李森茂,想通过部里下达一份文件进行干预,李部长将此事批转到铁道部物资管理局调研处理,就这样我们与直接处理该事务的物资处处长,刘爱民相识并有了频繁来往,有时到他家会捎去一些土特产,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张玉凤的爱人。

我与刘爱民近距离接触,是1991年在北戴河召开的东北铁路五厂协作会议上,他是以被邀请的部领导身份参加会议,会上他仅作了一个十分简洁的讲话,并一再声明自己是来学习的。开完会后又组织大家到几个地方游览,我们吃住在一起。他是个典型的东北大汉,1.8米多的大个,满头浓发,四方大脸,浓眉大眼,谈吐适中,不肆张扬很随和的一个人。他和张玉凤是老乡,当年从牡丹江消防兵,转业到铁路当了一名车工,于1967年与张玉凤结合,第二年有了大女儿刘肖宇,属猴。1970年7月张玉凤调入“中南海” 成为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后,时间不长他也被调入铁道部,不久就提升为铁道部物资处处长。但从口音上却听不出黑龙江味,而是很浓的北京儿化韵味。

一天在登承德的棒槌山时,我发现他的后裤兜有一处寸长的新缝的口子,就逗趣地拍拍他的屁股说:“挺大的处长,怎么还穿缝补的裤子?”他笑道:“见笑啦,这是我的手艺,穷嘛,就得缝缝补补再三年。”当时我差一点就要问:“怎么不让老婆缝?”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在说笑中对他都忌讳谈“张玉凤”三个字,我立即改口:“不向你借钱,别哭穷。”“真的,我们机关比不了你们工厂,咱们工资差不多,但你们每月有可观的奖金呀,我们这清水衙门每月就那点钱。”确实是这样,那时的政府公务员真没啥特殊的。

不久我们得到通知,刘爱民要到我们厂实地考察,并带着妻子一起来,结束考察就回牡丹江老家探亲,为此厂长带人专程去一趟北京迎接。按照厂长的回电精神要做到三点:一、不许向媒体透露。二、只住招待所不住酒店。三、不许摄影拍照。

为此厂领导专门在小范围内又召开了一个会议,再三强调的是要高度保密,因为这是人家提出的要求,并做了一系列接待准备工作。他们到达已是晚间就安排到铁路招待所住下。第二天就接刘爱民到厂子来,同时又派厂办的一名女同志去陪张玉凤(没有告知她张玉凤的真实身份)同时给她一个任务,要目测张玉凤的脚有多大,但绝不许问。第二天让她去选购一双最好、最适宜的半高跟棉皮鞋。因为那时已进入深秋,早晚已见寒气,而张玉凤还穿着一双单鞋。

晚间厂领导要接风宴请他俩,但被婉言谢绝,张玉凤说:“要不就到韩厂长家看看,顺便吃顿家庭便饭吧。”领导同意,但却不能在老韩家吃饭,因为他是回民,所以就改到我楼上的一位副厂长家里,因他家条件肃静,一个儿子在外地当兵,两口子没别人,房间也宽余。并让那位女同志把新鞋拿来,让张玉凤试穿,没想到非常合适,她高兴得一再表示谢意,并坚持要付款。这次我们才知道,张玉凤是个铁路世家的人,他的父亲是个铁路老工人,后来她夫妻俩也在铁路工作,家中有八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四。由于生活困难,她在14岁小学毕业就不念了,成为牡丹江铁路客运段的一名进京乘务员,婚后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大学一个高中。由于她的特殊工作顾及不了家庭,孩子都是婆婆和刘爱民带大的。

按计划第二天,要带他们去距市区30公里的乌裕尔河下游,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观野生丹顶鹤等珍禽动物及湿地生态环境。但又一次被婉言谢绝,匆忙启程回了牡丹江。

张玉凤虽然在这里只是短短的小住,但给人的印象挺深刻,身高约一米五八,长得脸庞清秀,五官端庄,肌肤白皙,是一位很文静、很质朴的女性,她举止文雅,讲话轻声细语,待人诚恳,不张扬,不矫揉造作,是年47岁。这个时期按她的要求,工作已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调回到铁道部,这位伴随着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那位老人,度过其生命的风烛残年的她,身上藏有太多解读毛泽东晚年个性的密码,是中国大陆铁血政治最具权威的见证人。经过人生的跌宕起伏,今天又踏踏实实回到普通人当中。

人的命运是不由己的,一旦上苍将你放到某一个偶然机遇位置,你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在某个角度看,我认为张玉凤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

试看多疑、多虑的毛泽东,在他病重的晚年(1976年4—7月)做了一系列身后大事的部署,以保江山不变。首先在政治局常委会组成人员上,他反复斟酌。第一次名单里有毛远新、江青、华国锋、纪登奎、陈锡联五人;第二次又追加了汪东兴和张玉凤共七人。这两次变动都没有变更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的安排,这样做有其深奥的诡异之处,因为毛泽东是精通古史并擅于以古治今之人。

第一、汉高祖刘邦薨逝后,吕后杀死赵王如意和他母亲戚姬的教训是前车之鉴,这怎能让毛泽东不惊魄。由于张玉凤在毛泽东晚年与之形成的特殊关系,使得毛泽东在考虑他身后事时,不得不顾忌江青在他死后会对张玉凤下手,因为他太了解江青这头母狼积聚多年的嫉妒之火,在她一旦掌握生杀大权之后会肆虐,那对张玉凤肯定是灭顶之灾。将汪东兴和张玉凤追加到政治局常委里,可使江青与张玉凤平起平坐,地位相当。

第二、江青、毛远新都是他首选的继位人,但考虑江青的为人和毛远新的资历均不能服众,唯有华国锋可取。还有一层更深的厚望是,华国锋在其中可起到平衡江青与张玉凤的关系,使其各安其分。于是华国锋才成为毛泽东唯一可心、可信、可选的继位人。

第三、为了更好保证张玉凤的安全,在第二次追加的政治局常委会名单上,毛泽东还加上了掌管中央警卫团的大管家汪东兴,但这也为“顾此失彼”作了最后的诠释。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向,即使暂短的瞬间走偏,也终会被纠偏。1976年10月6日晚,发生在中国的逮捕“四人帮”喜讯,就是这一哲理的印证,其中华国锋起到决定性作用;汪东兴起到有力保障的辅佐。这正是毛泽东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处。尽管在他去世的前五个月就宣布了撤消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不久又颁发正式文件,由陈锡联取代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完全褫夺了叶剑英的军权,形成了汪东兴控制中央警卫团;张春桥、姚文元控制了舆论宣传工具,致使元老派在中央已没有任何实权的无后顾之忧局面,但也无济于事。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张玉凤,在保住华国锋位置上的重要筹码作用;在保证汪东兴上来同样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设想若没有她的存在,毛泽东在钦定继位人时,华国锋不一定是惟一的人选;在毛泽东死后27天,就向华国锋进言拿下“四人帮”的汪东兴,肯定不存在。那么“四人帮”的灭亡可能要推迟,很大可能是要以血的代价解决之。

这就是——某一个偶然机遇位置,你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之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张玉凤在中国第二次获得解放上,起到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尽管她本人浑然不知,亦未被理论界所公认。

(本文摘自海鸥的个人博客,原题为《我所认知的张玉凤夫妻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