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成都百年古碉楼藏深山 9旬老人一生守候 /

成都百年古碉楼藏深山 9旬老人一生守候

成都平原以西70多公里的邛崃市夹关镇,白沫江静静流淌。历史上,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镇,也是连接雅安和邛崃的交通要道。明代天启年间,一支高姓家族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休养生息。时局动荡中,为了保护家人平安和财产安全,高家人又修建碉楼自保。1938年经历火灾之后重新修建。华西都市报/视觉中国

10月23日,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90岁的高泽民叼着长长的叶子烟在碉楼下休息,曾孙辈的晚辈来看望他。不止一次,高泽民总会在这样的烟雾缭绕中回想起过去,小时候他也是在这样趴在长辈身旁,听父辈和祖辈讲述高家的历史。

明末成化年间,朝廷派遣大将军高君赞入川驻防。高君赞自幼习武,是大明武进士,官至提督将军。高君赞在明朝弘治15年(约1502年)平定江南,授都指挥使司(地方最高军事机构)入川,后定居邛州高水井。后来朝廷动荡,高君赞遭诬陷,和他的五个儿子一起被杀于成都。孙辈们连夜外逃,四处分散。其中一支族人来到夹关镇熊营村,隐姓埋名休养生息,成为这里的开山鼻祖。

时光带走了战火硝烟,高君赞的后人在这里勤俭持家,家业兴旺。或许是为了恪守谨小慎微的家训,也可能是出于自保的现实考虑,1621年开始,高君赞第11代孙高一常开始着手修建碉楼,历时6年,到1626年才初具规模。据高泽民老人回忆,夹门关的土碉楼曾经很多,每个村都有,矮则三层,高则五层。如今却只有熊营村的高氏土碉保存下来。

时光荏苒,高氏家族的后代们各奔东西,只有高泽民老人还在这里居住。战火硝烟过后,碉楼成了高家长辈为子孙们讲学的地方。高家后代文武兼修,培养出了了20多个大学生,有的在教育战线从事教育工作,有的出版了诗集。高氏碉楼已经是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在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和芦山地震过后,碉楼有一些损害。高家后人也在加紧挖掘碉楼历史文化内涵,当地文物部门正着手修复方案,对碉楼进行保护。

10月22日,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高氏后人在古碉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