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西互嘲 美国大选后中国基层选举开场 /

中西互嘲 美国大选后中国基层选举开场

近日,中国北京、上海等地正在进行新一届区、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在北京办公的中国高层领导人如七位政治局常委也都以一名普通选民的身份投了一票。与此同时,百千万拥有当地户籍的居民也都参加了这次投票选举活动。

此前几年里,中国严厉打击了湖南衡阳、四川南充和辽宁省的人大代表贿选窝案,并且通过体制改革的方式强化了对人大等国家机构的监督。因此观察人士多认为,这次会是一次比较干净的选举。

不过,选举中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状况。比如,上海一个选区的计票结果显示,已退休的前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新晋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日本AV女演员苍井空分别获得5%、6%、10%的选票,另有21%弃权,18%属于杂票。而真正的两位候选人却因未达到所需当选票数而要进行重选。

另外在一些仍然深信“历史终结论”的西方媒体视野里,中国的这场选举处处显示着滑稽和不堪。部分媒体采访了某些不满者的抱怨,指责一些“独立参选人”受到限制,称这种选举的民主只是徒有虚名、“伪选举”。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反对人士称,“至少,中国不会出现在美国大选里胜选的特朗普式的‘闯入者’”。他还表示,“一些西方媒体仍然坚持特朗普不应该上台,其实就该对自己民主选举制度有所怀疑和否定。(这些媒体)对中国选举制度指手画脚的说服力已经大打折扣。”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至少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该人士气愤地说。

中国民主长期受指责,西方民主也越来越显示弊端(图源:AFP/VCG)

有分析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不了解。其实,民主的本质和表现形式,民主与政治、文化、民生等等各方面的关系,都是非常抽象复杂的学问,没有统一定义,难以准确评判,却很容易产生分歧。

如果对中国有所了解就会发现,中国对政治人物的要求极高,需要是许多方面的综合体,比如党政经各类专业能力较强,有经验,有声望,有担当,熟悉政治规则,能够与各方合作共事等等。

然而,一般的选举结果往往会是形象举止佳、能言善辩、态度观点激烈,或是社会声望足够的人上位,而其他方面的重要素质很可能被忽略。

该分析还指出,中国担心,大范围选举将会影响社会正常运转,操作难度高,风险也高。如果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意外的情况。这些并不能否定选举民主的合理性和价值意义,但进一步抬高了对这项程序的要求。

西方政治制度和人物的合法性主要建立在选举程序上,而中国的政治合法性则有一套涉及政治效果、历史文化、民众心理感受等等方面的评价体系。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自下而上的选举也渐成为新的观察点。

需要认识到的是,中国的政治不是建立在选举的基础之上,而是要在完整系统的既有政治架构的部分层面和环节中有条件地引入选举程序。这是中西政治制度在选举方面的一个重要区别。

客观地说,西方和中国的选举程序皆非完美。如果说西式的弊端在于资本控制和民粹化倾向,中式的不足则在于生硬和形式化。这是双方各自需要改进的地方。

具体到本次中国正在进行的选举所出现的上文提到的意外状况,未必意味着选民对中国政治的反感抵制,也可能是因为对现状的满意和对政治的不关心,或者是因为选举主办方没有及时向选民传达必要的候选人资料。

对选民来说,如果不关心不了解,应该弃权。而如果投票人数没有达到选民大多数,或许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选举程序。因为由少数人选举出来的候选人,可能会对没有投票的大多数的利益有所忽视或损害。

整体来说,西方和中国在民主选举的实践上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