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北京出手反制 新加坡已无其他选择 /

北京出手反制 新加坡已无其他选择

截至当地时间12月1日,中国和新加坡因战车在香港被扣一事而起的争端仍在继续。当观察人士仍执着于中国、新加坡之间在新军赴台湾训练等细节时,一个细节也随之浮现:北京对于新加坡的行动及其成效正呈现出明显的反制特征。

新加坡装甲车事件关键在于该国南海问题上的消极地位(图源:多维新闻网)

分析认为,不同于冷战年代,21世纪的新加坡在以李光耀为代表的老一代政治家淡出后已经呈现了角色的变化。这也使得如果新加坡在中美等问题上不能继续扮演积极角色,中国未来也就有必要考虑态度的转变。从这里看去,随着中国已经有了反制手段,新加坡除去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外,或许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不可放任的新加坡角色

11月下旬,一艘从台湾高雄开往新加坡的集装箱轮在停靠香港期间被查出装运了9辆AV-81型步兵战车,海关随即以涉嫌走私军火为由扣押。鉴于这批装备或系新加坡军方“星光部队”在台湾训练后运返的车辆。加之中国外交部已经对同台湾一直维持军事关系的新加坡发出批评。因此,分析人士们不免第一时间将此案与两岸关系联系起来。但在两岸关系之外,新加坡的定位或许也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加坡对北京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老朋友,尽管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与中国要人们颇有私交,但这并不代表两国关系的确达到了“老朋友”的地步。在中国于21世纪初逐渐兴起时,新加坡一面在2003年同美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避免缺少美国的东亚区域合作将“逐渐被一个国家主导”,“减少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呼吸空间”,应对“中国一家独大”,另一面却又从2004年开始要“加紧制订一套中国策略,把握时机,搭上中国经济的顺风车”。

根据北京与新加坡近几年来签署的各种协议,不难发现,两国间终究只能达成一种“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中新之间没有上升到战略伙伴的层次。这个身处东盟之中,并推动东盟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小国更凭借其地理位置,在2015年间正不断加强和美国的军事关系。

资料显示,在新加坡在过去一年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协作,同意加强“在人道主义援助、救灾任务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这也使得新加坡海军得以和美国舰艇同行。加之自2015年12月起,新加坡允许美国“海神”(Poseidon)反潜侦查机以新加坡为基地执行任务。这就意味着新加坡已经将自己定义为美国控制南海的一处据点。事已至此,恐怕中国是不能轻易放任新加坡继续这一角色的。

重建马六甲出口之后

对中国来说,新加坡这个城邦岛国对于北京独一无二的价值仅在于其马六甲锁钥的天然地理环境。当下,中国已经成为非洲、中东等产油国的重要市场,中国80%至95%以上的石油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堪称中国的海上生命线。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当这个国家在2015年间不断倒向美国,并采取对中国不利的措施时,中国出于国家安全需要,也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

事实上,北京一直有针对马六甲海峡通路的反制措施。首先,中方已经打通并拓展了新疆喀什直通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通道。11月中旬,由50辆卡车组成的中国商队从新疆喀什出发,沿着中巴经济走廊新建公路抵达瓜达尔港;几乎同时,在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Nawaz Sharif)等政要人士见证下,中国商船首次自新落成的瓜达尔港启航。此举使得中国至少已经在印度洋取得安全出口。

此外,中国还在南海沿岸尝试以釜底抽薪手段针对新加坡展开压制。2016年10月19日,中国电建集团已在马六甲海峡西南与马来西亚共建皇京港深水码头。皇京港项目属于马来西亚国家级二号工程,由三个人造岛和一个自然岛屿组成,预计2019年完成,完工后将超越新加坡成为马六甲海峡上最大的港口。鉴于该项目的英文名称“Melaka Gateway”已经暗示了其“马六甲出口”的定义。不难想象,该港口能按计划运转,则依赖转口的新加坡将遭遇严重打击。

很显然,伴随着中国逐渐改变被新加坡限制马六甲出口的现状,北京面对新加坡于南海边缘的消极角色,也终于施加行动。从这里看去,北京初次干预新加坡自以为习以为常的“星光部队”台湾训练就成了关键信号。中国此举并非只希望新加坡就两岸问题表态,而需要该国在南海等领域上确认其角色。而当前的局面对新加坡来说,恐怕更已进入倒计时读秒阶段。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