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抓住“救命稻草”不是台湾止痛良方 /

抓住“救命稻草”不是台湾止痛良方

美中台三角关系是否要再生波澜?台湾夹在中美两大国求生又该如何是好?“亲美远中”会不会对台湾造成致命打击?特朗普与蔡英文的那通电话后,两岸媒体学者不断辩论这些问题。

台湾学者的分析主要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敦促大陆对蔡政府释放善意,避免将台湾完全推向美、日那边,重蹈覆辙;一方是希望台湾保持警戒,因为台湾不太可能因为与美国的军购就“换到”国际空间,反而有可能激怒中国,到时若美国做“壁上观”,将进一步打击脆弱的台湾。

现在不过是过渡时期,特朗普上任后是否会在美中台关系方面做出令国际“跌破眼镜”的突破,媒体们只能“欲知后续,请继续看下去”,但此次的“台美友好”并无法改变在诡谲的国际社会中台湾的处境及自身实力的弱化,因此台湾社会,一方面肯定此次台美关系的重大进展、一方面也担忧大陆下一步可能的打压。

“我们不能成为两大国争斗的炮灰”是多数人的共识;“我们(台湾)要被看见”是许多年轻一代的心声,然而,这样又太矛盾,更多时候,台湾身不由己。

如今因为两岸关系趋冷,各方势力及内忧外患压在蔡政府肩上,“不靠美国,能靠谁”容易成为台湾从上到下的思维误区。民众甚至是政治人物面对国际议题时都容易陷入悲情,弱小的台湾面对大国之争,能怎么做?

这次的“特朗普与蔡英文电话风波”,可以从1978年谈起,那年,是台美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因为两岸关系趋冷,内忧外患压在蔡政府身上(图源:中央社)

1978年台北时间12月16日凌晨,美国大使仓促赶往总统官邸见蒋经国,当天上午十点,“中华民国”与美国的邦交划下句点,美方还刻意要强调大陆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数天后,当时的美国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Warren Minor Christopher)来台讨论后续台美关系,到达机场后,一名愤怒的台湾民众一拳打在克里斯托弗脸上。

人民可以激情、可以愤怒、可以宣泄,但是政府,不能任性妄为,因此蒋经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后,采取实际行动面对这场风暴,台湾外交部开始与美国交涉,严正声明“美国需协助我维护与他国之外交关系 ,维护条约协议效力,设立新机构,继续军售”,蒋经国政府的第一步,是确保台美关系得已延续。

12月29日,蒋经国第二次会见美国代表团,他告诉美方“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及国际人格,不因任何国家承认中共伪政权而有所变更。美国应当继续承认并尊重中华民国的法律地位和国际人格。”蒋经国这时已不再争论“谁才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为这样没有用,他只能坚持台美之间要有稳固的法律、以维持政府对政府的关系。

当时美方根本不愿与“中华民国”积极谈判,第二次谈判花了三天,美方在没有什么共识后就离去,而后,蒋经国政府及外交官们无法放弃,只能不断努力,并且告诉人民“内忧外患下,台湾须团结”, 1979年4月美国政府通过《台湾关系法》,稍稍减少了断交后对双方关系所造成的冲击。

尽管国际上常说“弱国无外交”,在台美断交之前蒋经国也已猜到这天会到来,但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实际局势,是冲破困境唯一的解决办法。

自台美断交的38年后,台美关系,因为“政治商人”特朗普的出现再次出现一丝转折的希望,但正如金融时报中文网对此次事件的报道,“特朗普与美国的一个盟友、一个由女权主义进步派总统领导的民主政体通电话,西方部分自由派分析人士却对此大加谴责,这个现象对台湾人而言十分讽刺。”

台美断交后数十年,台湾年轻人期望“被国际看见”(图源:中央社)

对美国而言,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才符合其利益,但对台湾内部而言,太多人期望“被国际看见”,这使台湾舆论很难不情绪化地面对中国打压,甚至急于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经国先生38年前的应变方式,值得台湾牢记。

当时,蒋经国政府虽严正抗议,但克制、务实,才使美方在与中国大陆建交之余背后协助台湾,那时的台湾政府明白,解决根本问题才是第一要务,悲情、焦灼或情绪化,从来解决不了复杂的国际问题。

此次特朗普与蔡英文的这通电话,可能使中国大陆祭出惩治措施,今日朋友、明日也可能翻脸,这都不难预期。怕只怕为了抓住“救命稻草”,陷入了“不亲美,难道要亲中”的“二选一”盲点,那才会使台湾陷入真正的麻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