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别让有钱人跑了”:如何对付资本外逃 /

“别让有钱人跑了”:其他国家如何对付资本外逃

新闻配图

眼下,中国正在打一场惊心动魄的“资本外流狙击战”,这也是一场“中国经济保卫战”。

仅仅在过去两个月,监管机构就四度出手,目标很明确,斩断资本外流的黑色通道:10月,银联全面切断香港保险支付渠道;11月,对比特币、对外巨额投资项目、上海自贸区境外投资渠道加强审查。几乎有关央行的大新闻,都跟打击资本外流有关。

此外,网络上还有传闻称,国务院将禁止交易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对外投资交易,以及在中国投资者核心业务以外的、1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交易,国有企业也不准投资10亿美元以上的境外房地产项目。不管消息是真是假,这场狙击资本外逃的战役注定会打得很惨烈。

资本外逃,并不是个新鲜事,这是每个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都曾经经历过的问题。那么,其他国家都是如何对付资本外逃的呢?

一、美国:利率扭转操作

196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陷入战后第四次衰退,与此同时,欧美利率存在套利空间等问题,导致美国资本和黄金储备外流较为严重,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遭受威胁,简单的宽松政策难以两全。为了取得内部与外部的平衡,美国开始实施利率扭转操作。

所谓利率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OT)是指中央银行的一种特殊操作行为,在购买长期政府债券的同时,卖出短期政府债券,达到压低长端利率,提高短端利率的目的。

这种操作思路是建立在以下理论假设之上:长端利率主要影响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而跨国套利行为主要基于短端利差。因此,压低长端利率可以带动国内投资和消费,而稳定短端利率可以控制套利行为,抑制资金外流。

这一招,美国共使用过两次,一次是1961年,另一次是2011年9月,为改变利率期限结构。美联储宣布购入4000亿美元剩余期限从6年到30年不等的美国国债,并通过出售等值的3年或更短时间内到期的国债筹措所需资金。

不过,学术界和舆论对上述扭转操作并不看好。在美联储2011年9月21日宣布将采取这一措施当天,道琼斯指数反而大幅下跌2.49%,次日跌幅扩大至3.51%,表明市场对扭转操作的失望情绪严重。

二、俄罗斯:连续6次加息与干预汇率
2013年之后,受乌克兰战争和国内能源经济萎靡拖累,俄罗斯国内经济坠入寒冬(视频),卢布贬值,进而导致大规模资本外流。在俄罗斯经济最需要补血的时候,资本逃离犹如雪上加霜。

为应对大规模的资本外流,俄罗连续六次加息:2014年3月份,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从5.5%大幅上调至7%;随后的4月底,又将基准利率上调至7.5%;7月,再次上调利率至8%;10月底,利率上调至9.5%;12月11日,利率上调至10.5%;12月16日凌晨,再次大幅加息6.5%,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7%。

此外,俄罗斯还采取了一系列强行干预汇率的措施:

1.2014年12月16日,俄罗斯莫斯科外汇交易中心宣布,美元兑卢布触及64.4459的汇率风险管理通道上限,即期报价超过64.45的成交全部作废。

2.对出口商施加压力,严禁囤积外汇收入。

3.对回流俄罗斯的资金推出税务赦免,并对公司税进行长达4年的冻结。

4.打击外汇市场投机者。一是俄罗斯央行出台允许卢布汇率自由浮动的政策,打击投机需求;二是对外汇市场投机者进行口头威胁。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诺要对攻击俄罗斯本币卢布的投资者进行“严厉”的惩罚,将采取严厉措施打击外汇市场投机者。

5.为了稳定卢布汇率,从2014年1月至12月,俄罗斯央行总计抛售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12月17日出售了19.61亿美元的外汇后,卢布在连续两个交易日暴跌之后,17日大幅升值13.6%,升值幅度为1998年来最大。

2016年2月,俄罗斯央行发布的公告显示,2015年俄罗斯资本外流额为569亿美元,比2014年的1530亿美元大幅下降。最新的消息是,2016年,俄罗斯的资本外流预计低于200亿美元。

三、印度:禁止境外购房

2013年以来,关于印度将通过禁止黄金进口来遏制卢比汇率下滑的传闻从未停止过,但也一直没真正兑现过。

不过,在2013年8月,印度曾将居民往海外汇款的限额从每财年20万美元削减至7.5万美元;而印度公司海外投资限额也从净财富的400%降低至100%。与此同时,印度居民通过向海外汇款方式在境外买房也是被禁止的。

最近,印度将金融政策的重心放在了控制流动性上面。11月26日,印度中央银行宣布,要求印度商业银行将额外的现金存放在中央银行,吸收由于印度政府废除大额纸币后带来的市场流动性盈余。

四、阿根廷:外汇管制、限制跨境网购
近年来,曾经饱受外资撤离和资本逃离之苦的阿根廷一直高度警惕,在限制资本外流方面“小动作不断”。

自从2008年以来,阿根廷海关已经将大量进口商品列入非自动进口许可商品名单,以控制这些商品的进口数量。

2010年6月,阿根廷政府为加强外汇管理,规定个人或企业每年购买外汇超过25万美元者,须提供相关的收入和财产证明;每月购汇超过2万美元者,须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交易,不得使用现金交易。2011年,阿根廷又多次采取措施限制外汇交易,其中包括向海外信用卡支付收取35%的税款。

2012年1月10日,为了限制进口,阿根廷实行了进口预申报制度。该制度规定,进口商要进口一批货物,必须先在阿根廷公共收入管理局(AFIP)的网站上填写进口预申报表格,一旦获得了审批,进口商才可以通过官方汇率兑换美元货款。

2014年1月22日,阿根廷政府颁布新规,限制公民在国外进行网购。阿根廷人民每年只允许进行两次免税海外购物,且价格总计不能超过25美元,超出部分将被按照50%的税率征以关税。

但这些政策并未能制止阿根廷的资本外流,反而引发了走私频繁和地下钱庄等一连串负面效应。尤其是,进口限制成为了阿根廷国内通货膨胀高企的原因之一,也让阿根廷大大脱离了国际市场。

五、资本管制,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进入2016年,在一些小国中,资本管制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得到了特殊的偏爱:

阿塞拜疆于年初宣布,将对任何把资金带出该国的交易征收20%的税款;

沙特阿拉伯要求在该国拥有分支机构的银行禁止交易员押注该国货币里亚尔贬值;

尼日利亚停止进口食品和家具等商品,并对以外国货币计价的信用卡和借记卡规定了支出限额。

这些措施虽然会产生一些短期效果,但也存在令局面恶化的风险,如会赶走那些对限制资本流动措施感到恼火的投资者,同时对那些需要对冲风险的公司造成打击。

很多国家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资本管制,但实际上,资本管制,往往是饮鸩止渴。

2007年,IMF半年经济展望对资本管制效果做了分析,得出“资本管制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结论。近期一些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运用资本管制手段防止资本外流只有在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当强健、金融汇率制度安排非常健全而且资本账户管制相当完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效。

有学者运用37个新兴市场国家从1954到201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结果同样发现,总体而言,国家对资本流出的管制是无效的。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就不要用资本管制这种方式。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