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海外并购热真相曝光 中共重手整治乱象 /

海外并购热真相曝光 中共重手整治乱象

北京时间12月6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等四部委负责人罕见地共同接受媒体询问。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四部委负责人表示对近期中资企业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表示密切关注。

此外,针对中资企业纠团出海扫货,热衷通过杠杆来撬动巨额海外投资项目,甚至以“快进快出”的方式过一手套利,四部委也提醒企业正视风险,避免沦为最后一个接盘侠。

据市场相关人士表示,当前中国国内存在一股人民币贬值预期心理,连带导致不少企业以从事海外并购为幌子从事资产转移。这也引发中国政府高度关注,11月28日,四部委就曾表态,将对所有境外投资收购交易进行备案制管理,并将严格审理跨境投资交易。

安邦收购华尔道夫为中企海外炫富开启一扇大门(图源:新华社)

中企纠团海外“炫富”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推动经济的增长引擎逐渐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业,这也给中国企业通过“向外取经”来提高国内服务业经营水平提供了合理理由。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间,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总值达到1,739亿美元,实际成交金额达到674.4亿美元。中国企业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资产收购者,这是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收购海外资产、技术所展现的具体成果。

而从清华紫光在美国、台湾大肆收购半导体企业到美的集团收购德国自动化机械大厂库卡(Kuka)来看,不少中国企业基于落实政府产业发展政策而前仆后继向海外收购先进技术,进而为“2020中国制造”夯实基础。

但另方面,也有不少企业试图浑水摸鱼,以海外收购为幌子,赴海外从事华而不实的炫富式投资。从安邦集团收购纽约华尔道夫(Waldorf Astoria)酒店以来,中资企业频繁地拿着国内资本投入包括房地产、体育娱乐事业、酒庄等高端奢侈投资项目。不可否认,这些投资项目一时间或许将为投资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企业短期获利提供支持;但长期来看,这类投资是否能强化企业体质,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正面效益实属未知。

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组合表来看,房地产是资金偏好的主要投资领域。据戴德梁行预期,2016年中国房企的海外投资额预计将比去年同比增长37%,达到353亿美元的规模。

从趋势来看,中资企业“走出去”仍是大势所趋,但积极暴冲却不一定是好事。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所做调查显示:“中国买家的海外并购成交完成率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竞争对手”。此外,在完成并购交易后,企业内部整合也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出现不少中国企业“高买低卖”,认赔出场的案例。

中国政府保外储态度明确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资产价格出现上涨,也让市场庄家手中多出不少现金。面对国内资产价格处在相对高位的态势,不少投资人存在着“海外抄底”心态,试图通过资产转移来赚两手。正是这种投机心态驱使下,中资企业纠团赴海外大规模扫货,连带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不必要浪费。

在当前国际美元走强情势下,人民币存在巨大短期贬值压力。为稳定人民币汇率以确保市场信心,中国政府也首度松口,明确表示正通过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借以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稳定。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外汇储备从2014年6月的4万亿美元下跌至当前的3万亿美元,折损比例高达25%。在美元走势仍保持强劲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亟需确保外汇资源充足,借以捍卫国家利益。在这样大背景下,对于满足“一己私利”,浪费外汇资源的中资企业,中国政府抱持严审的态度是极为明确的。

目前看来,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趋于稳定,但人民币拐点尚未来到。在这样情况下,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热潮将会在2017年出现显著回潮现象。在市场情绪渐趋悲观之际,甚至有市场人士评估,这波海外并购虚火降温可能导致中资企业并购金额下跌50%。

总体来说,中资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然而,如何提高企业投资质量,让每一分钱花在刀口上,而不是到海外去“炫富”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所需学习最重要的一堂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