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廉署满意度暴跌 香港还能以此为傲吗? /

廉署满意度暴跌 香港还能以此为傲吗?

中国内地在十八大以来,打贪已令一众官员落马,建立更为廉洁高效的执政班子成为改革的一个指向。反观香港,廉政公署建立余40年,廉洁成为香港的核心价值。如今,这块金字招牌是否正在蒙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社会,不用“黑钱”几乎寸步难行,贪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许多事少花一分“黑钱”就办不成。经历六七暴动,港督麦理浩意识到打击贪污的重要性,遂在1974年成立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它独立于政府机关,不偏向任何政党,不隶属于公务员架构,直接向港督负责。

1997年香港回归后,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更名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直接向特区行政长官负责。这几十年来,几代人的努力将香港打造成享誉世界的廉洁城市,廉政成为港人引以为傲的核心价值。在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5年清廉印象指数”中,香港排名第18,高于日本和台湾,位居亚洲第二。

香港市民常年拥戴的廉政公署(图源:香港01)

然而近年来,廉政公署这个长期被拥戴的反贪部门,却渐渐划向民望的底端。2016年11月21日至24日,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电话访问1,000名市民,调查市民对纪律部队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廉政公署排在最末,创下2013年有记录以来新低。民主党林卓廷直言“连警队都不如”。可见,市民眼中的廉政公署有多差劲。

廉政公署有必要重新反思。2013年,香港审计署揭发汤显明在任廉政专员时,使用公币应酬、外访及送礼。事件爆出之后,律政司宣布,由于没有合理的定罪机会,不对汤显明的贪污腐败案提起公诉。事件令廉政公署的公众形象不复当初,信任度和满意度均受打击。

2016年,李宝兰署任执行处首长一年后辞职,引发廉署“人事大地震”。首席调查主任高迪龙、总法证会计师邓淑妮相继离职,署任不够两星期的执行处首长邱树春申请解约。廉署人事的频繁变更,引发社会公众对廉署和特首管制的质疑。

此次民调的跌落“非一日之寒”,要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非指是廉政专员白韫六要重新思考廉署内部的人事任命和架构调整;作为廉政公署的直接长官,特首亦须调整管治思路,赢回市民对治理体系的支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