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经济在外政治在内 中国再遇日本拦路虎 /

经济在外政治在内 中国再遇日本拦路虎

北京时间12月11日(下同)将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但从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态度来看,中国恐难获承认。

日本经济产业省12月8日宣布,关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地位,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容易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日本为何会选择在这个时段发难?大陆微信公众号占豪撰文称:一方面配合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讨好美国政府,削弱中国;再者引导美欧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促使西方对中国的贸易战,经济上孤立中国;最后恶化中国和西方的关系,战略上孤立中国。

关于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在今年5月就已遭遇“拦路虎”。当时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拒绝同意中国在今年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议案。同样,美国也多次表态,不会承认中国的这一地位。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何要“他人”认可?

判定标准?难言公平

欧盟和美国的认定标准有所区别。欧盟是从市场的作用、会计标准、商业自由程度、立法、汇率自由度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评判的,而美国则以货币可兑换程度、设立外资企业自由度、国有经济比重以及美国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为标准。

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标准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比如,欧盟和美国就承认瑞士、乌克兰、俄罗斯、印度等国具有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可是,瑞士的金融行业缺少透明度,乌克兰、俄罗斯、印度等国国内市场的状况更让人担心。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每日的贸易额超过10亿欧元(约10.6亿美元)。但欧洲工业界一直是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主力,他们认为中国政府给予企业各种补贴,以帮助他们向海外市场倾销廉价商品。如果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洲企业将失去保护。欧洲对从中国进口的许多商品实施反倾销税。

据英国《金融时报》,欧盟拟在贸易争端中把中国视为市场经济体,但条件是有权实行美国式的反倾销税,同时中国“需承诺”大幅削减钢铁生产过剩。相关措施包括欧盟有权在极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开征很高的进口关税,以及延续按照旧规则已经具备的发起反倾销案的权利。

美国商务部部长佩尼?普里茨克上周也明确表示,美国现在要改变评估中国是否实现了市场经济地位的方法条件“还不成熟”,国际贸易规则中也没有任何条款要求美国改变计算反倾销关税的方法。

据WTO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4年间以中国为对象的反倾销措施达到638件,数量占全球的27%;以欧盟为例,目前有效的73项反倾销措施中,有56项针对中国。

难言公平的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选择替代国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但反过来却不行,中国如果想进行反倾销调查,不允许选择替代国为样本。也就是说明明其他国家在搞贸易保护主义,结果却往往变成了“中国在倾销”,并且为之买单。

磕绊与“伪命题”

“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在很多时候并不简单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它虽然披着一个经济的外壳,却有着一个政治的内核,并且反复成为勒在中国脖子上,随时用来做交易的政治筹码。

例如美国在历次与中国的战略对话中,都会以这个“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关键的筹码,逼迫中国在人民币汇率、美国国债等问题上做出让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进行谈判,美国也无数次声明会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情况下,却最终都会无果的原因。

欧洲反对者则称,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毁灭欧洲传统产业,包括钢铁、陶瓷和纺织等。长期以来,中国输欧的钢铁扣件一直承受着“替代国”算法的反倾销税,欧洲钢铁行业还抱怨着被来自中国钢厂的价格便宜得不公平的产品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美欧担心,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异于“单方面解除”针对中国的贸易防御,他们手握能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谁又能轻言放弃?

是否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认为完全是一个伪命题。他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会议上阐述观点:“这是反全球化的。但是,他们找到的是一个错误的题目和错误的目标,他们可以在欧洲内部推行保护主义,但不能把中国当成一个靶子。”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这是一个伪命题。在他看来,中国内部也没有搞清楚这件事,变成了交换;而让别人承认自己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完全是一个笑话。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