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两岸舆论同床异梦 台湾并不那样紧张 /

断交潮?两岸舆论同床异梦 台湾并不那样紧张

非洲国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下简称圣普)结束了与台湾19年的情分,两岸媒体都猜测,下一个是谁?是否是尼加拉瓜?圣普这个超级小国,可能只是第一张骨牌。

断交潮,这三个字对台湾人而言不陌生,在大陆媒体的报道中,这个信息应令台湾“警醒”,大陆舆论也普遍认为“给台独教训”,然而前行政院院长、前民进党主席游锡堃的一席话恐怕讲出不少民众的心声,“断交罢,不断交也罢!在国际上对台湾影响不大,反倒是为国家省下了不少预算!”

这次断交,虽说可能不过是“特蔡通话”后大陆的一个“小动作”,终究是冀望台湾意识到国际现实、更审慎看待两岸关系,但对重视自己选民的台湾政府而言,会不会“记取教训”还有待观察。这几年,对于媒体和专家频警告“断交潮”, 台湾从上到下的反应,可能不如大陆媒体所想的那样紧张。

台圣断交,台湾外交部谴责圣普失信(图源:中央社)

“我们还要养多少这样的国家?”

台圣断交后,一连串数字被爆了出来,2.1亿美元的金援要求、圣国总统的子女在台湾读书领高额奖学金,还有过去这一年内圣方已三度开出高额金援价码,而这个需索无度的国家,是被评比为“最低度开发”的国家之一。在索求被台湾政府拒绝后,在2016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圣国发言没有提到台湾。

“给钱就讲两句话,不给钱就跑,我们还要养多少这样的国家?”这是不少台湾民众的心声,但是对台湾而言,两岸关系与外交本就息息相关,无奈的是时隔八年后,台湾再度绕回了“难道不亲中就走不出去吗”的矛盾轮回。

2005年9月,当时的多米尼加总统直接在媒体上报怨,“为何作为台湾敌国的中国,台商都可以到中国大陆投资这么高的金额,但对友邦多米尼加就显得如此小气?”同一时期扁政府提出两亿五千万美元的“荣邦项目”,鼓励台商到中南美洲投资,协助友邦发展经济。

2007年6月,1941年就与“中华民国”建交、在有限的邦交国中影响较大的哥斯达黎加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台湾外交部长黄志芳提出辞呈,并且表示“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反抗”。

扁政府烽火外交的八年,台湾丧失六个邦交国,再加上冈比亚和圣普,专家学者一次次警告、媒体一次次热烈报导,民众也从紧张、失望、到麻木,最后,部分人讽刺、部分人则用同理心和小确幸来看待这样的情况。

台圣断交后,一名稍具知名度的社会运动者在脸书上写下,“台湾给这个低开发国家带去了医疗、农业技术,是一个认真帮助人解决问题的朋友,只是在大国政治的血腥斗争下,他们要放弃台湾这个朋友。”

十多年来的台湾舆论,对“断交潮”的威胁有不满、也有对断交国同理心以待的无奈,在两岸实力失衡下,断交背后牵涉大国政治和台湾未来的命运,许多人不敢想、或是不愿想。今日若认为圣普不重要、断交无妨,那尼加拉瓜重不重要?梵谛冈够不够重要?

远在天边的小国台湾可以忽略,但这背后的根源──两岸关系,台湾又能躲多久?

台圣断交的背后,是大陆对蔡政府面对两岸现实的期望(图源:中央社)

台湾当然可以选择

两岸关系是一个选择题,陈水扁选择对抗,马英九选择对话,蔡英文目前选择冷和。

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是巴拉圭,当时巴拉圭总统在马英九上任前曾一度扬言与中国大陆建交,马英九一喊外交休兵,北京便拒见巴拉圭人员。

但是“两岸”终究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使国民党难以翻身,对成为“中国的一省”的惧怕使蔡英文在年轻选民中获得高支持率,也使蔡政府不敢重蹈覆辙,亲中转为亲向美、日,但是民共之间没有互信,大陆又忌讳台湾“联合外人、损害中国利益”。

特朗普接听蔡英文的一通电话,一个小邦交国随之消失,目的是告诉蔡政府──想“踏实外交”?就不要再搞令人意外的小动作。

台湾选民当然可以要政府主张“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反抗”,但是若真“今天圣普,明天尼加拉瓜,后天梵蒂冈”的断交潮爆发,台湾,又能不能承受“勇敢一把”的后果?

最后,引用前民进党主席林义雄在2005年5月时接受访谈的一席话。

“中国是一个大国,台湾是小国且正在中国旁边,中国的各项政治、军事、经济运作都会影响到台湾;小国与大国互动,最重要的是必须让大国相信‘你的存在不会妨碍它的利益’,让大国能够相信小国的政治领袖和它的对应是真诚的,这是互动良好的最基本前提。”

“如果我们的政治领袖自作聪明,想要用一般国际政治经常有的尔虞我诈外交手段,我相信:最后逃不出大国的掌心,等于是自寻死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