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是谁逼走了“玻璃大王”曹德旺? /

是谁逼走了“玻璃大王”曹德旺?

几天前,一位中国制造业大亨的举动被媒体报道后,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最大玻璃供应商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被称为“玻璃大王”的曹德旺宣称,他准备投资10亿美元,将福耀集团的一家玻璃厂建在美国。

此闻一出,很多人觉得和往常的认识有些不同,在技术层级要求不算太高的制造业,从来都是美国在中国投资建厂,怎么现在资本逆向输出了?而更引人争议的,是曹德旺作为解释的一段话,他公开表达对在美国投资的看好,认为在中国从事制造业,“除了人力,什么都比美国贵。”

有李嘉诚抛售中国内地资产在前,媒体联想,“玻璃大王”曹德旺也要跑了。

在一段访谈中,曹德旺详细解释了他投资美国的理由,曹说,“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太高,美国天然气每立方相当于7毛钱人民币,中国卖2块2,这还是政府对我很优惠的前提下;电价,美国3毛钱左右,中国6毛多;高速公路,美国不收费,中国过路费一吨5毛钱。”

曹德旺尤其提到税负问题,他指美国只有35%的所得税,中国除了所得税,还有增值税,再加上其他各项税费,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

曹说,增值税是中国企业的最大负担,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他也称自己并不是“逃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

中国制造业面临诸多问题(图源:新华社)

曹德旺的说法引起舆论关注后,有人感慨中国税率过高,是“死亡税率”,也有一些观点对目前中国的税制提出质疑,既然增值税对企业负担如此之大,目前中国政府力推的“营改增”是否有可商榷之处。

曹德旺赴美投资是正常商业行为,但引发如此大范围的讨论,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多数人对企业家正常的投资行为缺乏客观认识,二是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危机和问题没有意识。

在美国大力恢复制造业,而中国制造业在经过不短时间迅猛发展,规模与体系都有一定成就,企业税负问题开始逐渐展现破坏效果的对比下,像曹德旺这样的事例应当引起中国政府的更多思考,否则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美国的制造业空壳现象。

有文章指,中国以间接税为主,因此企业税负重,美国以直接税为主,个人税负重。企业在直接税为主的国家自然会感受到税负更轻,而且具体的州还有力度不同的补贴政策。如曹德旺所言,为吸引其建厂,俄亥俄州政府给企业的第一笔补贴就有1,500万美元左右,基本等于买土地没有花钱。

但在中国,除了间接税制给企业带来的高负担,还有土地价格、能源价格、各种行政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等,同时,基于劳动者保障性待遇的“五险一金”也不可小觑,不少企业为此曾多有抱怨。

上述文章建议,中国税制需要优化,而且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最好的办法是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简并和下调税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说要“逐步提高直接税收入比重”,或就是旨在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新的投资动力。

前段时间险资举牌格力电器引发社会反弹,当时中国舆论对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该如何平衡曾有讨论,而后证监会、保监会出手,证明北京仍将实体经济视为中国经济的根基,如今曹德旺“出走”,再次显示中国实体经济不光面临虚拟经济的冲击,还有自身存在以及很多次生性的问题,这给北京出了一个难题,但或许也是一次契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