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本政府:安倍珍珠港之行不会道歉 /

日本政府:安倍珍珠港之行不会道歉

作为对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5月突破传统认识造访广岛之举的回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即将开启访问珍珠港之旅。但即便日本是开启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作为时隔60年以上的在任首相访问,安倍明确表示不会做道歉表示。

综合媒体12月23日报道,安倍将历史性地访问珍珠港,并和明年1月卸任的奥巴马(Barack Obama)举行最后一次会谈。日本政府表示,安倍此行是为了彰显美日“历史和解”,强化美日同盟,表明“继续主导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意向,但安倍将避免就二战问题道歉。

共同社报道称,安倍将于当地时间26开启两天的珍珠港之行,期间,将和奥巴马一同前往当时日军击沉的美国亚利桑那战舰上方修建的亚利桑那纪念馆,祭奠死难者,并与明年1月离任的奥巴马进行最后一次会谈,确认加强美日同盟。双方将表达“继续主导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意向。

奥巴马的广岛之行对安倍决心访问珍珠港起到了促进作用(图源:VCG)

21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克里滕布林克(Daniel·KerreyTengblink)在记者会上表示,27日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谈将被定位为:总结第二次安倍政府上台后的4年间“日美同盟强化历程”的场合,在应对朝鲜核问题上的合作等将成为主要议题。

克里滕布林克还强调称,奥巴马政府推进重视亚洲政策“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虽然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将退出构成这一政策支柱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日美两国首脑仍将呼吁继续重视亚洲政策的必要性。

克里滕布林克称,作为4年间取得的主要成果,两国首脑将在会谈中提及为阻止朝鲜核开发、日美韩三国合作的强化以及《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并对合作的进展进行确认。

“美军前方部署”也将成为一个议题,双方可能就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至名护市边野古一事进行磋商。目前,搬迁的决定遭到冲绳上自当地政府、下到广大民众的激烈反对。

另一方面,克里滕布林克还表示,考虑到日美首脑访问珍珠湾这一“历史时刻”,本月举行的日俄首脑会谈将不会成为双方会谈的主要问题。分析认为,奥巴马不想表示出对日俄两国接近的担忧,为最后的日美首脑会谈泼冷水。

克里滕布林克指出,访问珍珠港是展示日美同盟步伐的“历史性事件”,同时透露奥巴马将在讲话中强调“日美已跨越悲痛的过去,成为紧密的盟国”这一和解的重要性,并表示安倍也把重点放在发布同样讯息上。

届时还将邀请珍珠港事件幸存者、退役军人团体代表等出席现场活动。而日本方面,日本防卫相稻田朋美和外相岸田文雄将随行。

日美两国首脑将于27日在建于1941年12月因日军偷袭沉没的美国战列舰上的“亚利桑那纪念馆”,悼念遇难者并发表讲话。对此,日本政府强调了讲话内容悼念而不是道歉的性质。

安倍20日在东京表示,“希望‘勿忘珍珠港’成为象征和解力量的口号”,重申将以“历史和解”作为自己的演讲主旨。对于美国而言,珍珠港是因遭偷袭而蒙受巨大损失的屈辱之地。“勿忘珍珠港”原本是发誓向日本复仇的口号。

《朝日新闻》23日的报道称,安倍考虑根据去年4月美国国会演讲和8月战后70周年谈话中表明的历史认识,在此次的演说中也将不加入道歉言辞,相比对过去战争的“道歉”,将重点放在“同盟的未来”上。

同时,安倍将明确誓言“决不重蹈战争的覆辙”,并强调日美从敌对关系转变为同盟国这一战后和解进程的意义。

安倍在美国国会的演讲,着力强调的是日美同盟将继续为亚太地区和平与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安倍称,“美国,随后是日本创造了繁荣,而繁荣正是孕育和平的土壤。”

战后70周年谈话中也暗示了安倍一贯“面向未来”的论调,称“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另据安倍身边人士介绍,“作为自己内心问题的‘反省’和对他人表达歉意的‘道歉’完全不一样。”

此次的珍珠港之行,安倍也必然会顾及那些质疑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的保守势力,力图避免被指责为“道歉外交”。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就珍珠港之行明确表示,“是为了悼念,而非道歉。”

在任日本首相访问珍珠港,此前有1951年吉田茂的先例。不过日本外务省指出,由于当时纪念馆尚未建设,因此访问纪念馆,安倍将是首次。这是为在特朗普下届政府上台前,督促其继承日美坚固纽带。

吉田茂是日本在任首相访问珍珠港的第一人(图源:其他网络来源)

《产经新闻》的报道认为,特朗普上台无可避免地增加了美国亚太政策与日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这促使日方更积极地展开对美外交,避免相互误判和沟通障碍。

在历史问题上,日美依然立场不同,两国国内民间团体对之前奥巴马访问广岛以及安倍此次访问珍珠港都有不同声音。但面对中国崛起等“地区变革因素”,无论日本还是美国都将稳定和发展同盟放在优先议程位置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