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趴火车,睡地铺,拾棉女每天挣300元 /

趴火车,睡地铺,拾棉女只为每天可挣300元

2004年9月4日,古城西安细雨蒙蒙,150多名来自陕西省山阳县赴新疆拾棉花的拾花工满怀希望踏上了1043次列车,开始了西行旅程。此前的8月28日,商洛市人民政府在西安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第三批新疆劳务欢送仪式。来自商南县、柞水县的1500多名农民工满怀喜悦之情,踏上西去的专列,奔赴新疆拾棉花淘金。“出门在外,很辛苦!一定要保重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商洛市市长魏民洲在送行时语重心长的告诫农民兄弟姐妹。

火车上的期待

从西安—奎屯的1043次列车因为车票便宜,这趟慢车成了运送民工的首选。从西安一出发,它就超员,虽然此次列车已向前面的站点发送了超员电报,但在咸阳、宝鸡、天水、、、、、,几乎每个站都有大量的拾花工涌入,去石河子、奎屯、玛纳斯等地。虽然由于超员的列车十分拥挤。本应是2个人的座位挤上了3个人,三个人的座位挤着4,5个人,漫长的2900公里旅程拉开了淘金的序幕。

专程来陕西迎接拾花工的据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150团的的刘会解说:“为了保证拾花工的人数和收入,他们150团组织人员分批到陕西、河南等地,和政府签定协议,组织农民来疆拾棉花。”据悉,这几年每年有60万左右的拾花工从陕西、河南、甘肃、四川涌入新疆,像东西迁徙的候鸟一样,新疆每年为此支出的拾花费用高达20多亿元。

“今年我是第二次去新疆,去年我在新疆拾棉花共挣了2000多元。今年政府出面帮我们又联系了,我们一定能挣到钱!”来自山阳县的44岁的农妇陈金绒说。因为她人勤手快,去年还被评为“拾棉能手”。在西去拾棉花的大军当中有夫妻、有兄弟、有母女、更多的是独身一人闯世界的。刚刚走出校门的17岁柞水姑娘何小凤说,“我以前没有出过远门,趁此机会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对未来的辛苦我有心理准备!”她琢磨着用拾棉花挣来的钱做学费,学个一技之长。

没有去新疆拾过棉花的人们乘着列车上的闲暇时间纷纷请教以前去拾过棉花的老师傅。也有打扑克、聊天的。列车员一趟一趟的叫卖着饮料和饭菜。陕西的人还是喜欢吃面条,3块钱一碗的酸汤面让拾棉花的人们吃的十分舒心。吃完了晚饭,夜幕降临。一大早赶着山路风尘仆仆的农民困顿了,有人爬着睡着了,也有个别民工干脆钻到座位下面,索性舒服的“睡”了起来。夜深了,不同的睡姿将不同的人带到了同一个梦境。

第二天,火车进入到了河西走廊,第一次出门的人们爬在窗口,出神看着外面的世界,也许惊叹中国西部的地大物博!也许在琢磨着这莽莽戈壁滩咋能长出棉花?也许她们在盘算着未来拾棉花的日子该如何挣钱!

初到石河子

2004年9月6日中午,新疆石河子火车站,晴空万里。经历了46小时的长途奔波,汽笛一声长鸣后,把来新疆拾棉花的一批人甩在了郁郁葱葱的石河子,没有下车的拾棉工们将去更远的奎屯等地。

一下火车,带队的曹正宏点完名后,她们坐上了接站的大轿车,沿着绿树成荫的大道直奔农八师150团。虽然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由于正在修路,所以行进的速度十分缓慢。据悉这条石—莫公路将于10月1日通车。“等你们回家的时候,这条路就修好了!”前来迎接的工作人员说道。公路两边停着不少拉满了西红柿的卡车、拖拉机,它们排着长队等候交货。看着这一车一车的西红柿,车里的人无不惊叹:这么多呀!

到了150团三营良繁5连,连长赵荣辉早已吩咐伙房准备好了汤面片。每个人领到新的碗筷后饱餐一顿。晚上,讲完了注意事项后,连里根据每个承包户所种亩数的多少,将所有的拾棉工分配到户,多的分到八九个人,少的只分到了两三个人,这距他们的实际需求还有距离。连长不停的解释:过几天还要来人的!别急。而分到了8个拾棉工的老魏则被同行羡慕的骂到:狗日的,真行呀!

他们对拾棉工实行分开劳动,分开记量,统一住宿,统一吃饭的管理办法。

拾棉花的日子

2004年9月7日6点30分,新疆的早晨,东方刚刚露出曙光。早早起床的谭际莲正在洗梳,连部的广播就播放起了音乐。伴着广播的音乐,大伙纷纷起床,吃完早饭后,拾棉工们穿戴的整整齐齐,戴着帽子围着头巾(以防止头发丝掉进棉花里,影响棉花的等级。)腰上挂着一个可以装少量棉花的小袋子,由各自的“老板”领着下地。到棉田里,大家才知道了新疆的土地确实的大,成行的防风树林将平整的棉田分割成大块,一望无际。在这里有百十亩地的户都算是小户,大户的棉田有五六百亩。

下午8:30,新疆的天气渐渐的变暗,河南移民来老板李凯一边一边的催促着在自家地里干活的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可希望能多拾点的拾花工们没人响应,都不愿意起身。直到夜幕降临了,她们才收拾棉花包爬上四轮拖拉机。在这里这种四轮拖拉机是最常用的工具。一车一车的棉花和人都被四轮拖拉机拉回到连队的棉花场上,开始过秤。26号:40公斤!67号:79公斤!山阳县的张德芳第一天就闯了个新高。为了鼓励拾花工多劳多得,150团制定了好多奖励政策,比如整个季度拾棉花超过5000公斤奖励卧铺火车票一张,超过6000公斤奖励飞机票一张等等。

2004年9月8日夜里,呼呼的风刮了整整一夜,早晨起床,天空里阴云密布。吃完早饭的人们犹豫着是否下地,连长赵荣辉根据经验,判断不会下雨的,便在通过广播通知:“下地啦!下地拾棉花啦,这种天气在新疆是不会下雨的!、、、、、、”你看人家这连长比咱的乡长都牛。人们纷纷收拾东西,近一点的步行,远一点的坐上了拖拉机,开始了第二天的拾棉生活。就在大家下地大约半个小时后,雨点开始飘落,继而越下越大。地里拾棉花的人纷纷跑了回来。

“看来今天只能休息了!”困顿的人回到宿舍后,有的开始睡觉,有的打起了扑克,而张德芳则则拿出自己带的鞋底,一针一针的拉了起来。

眼看着棉花开的越来越好,拾棉花的人手短缺再次暴露出来,领导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能“弄”来人。为了缓解采摘棉花的人员危机,9月9日开始,一批批的学生加入到了这个庞大的采棉大军之中。

拾花女----一个新生的群体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地,其出产的长绒棉更是世界驰名。新疆在确立了“一黑一白”(黑指的是石油天然气,白指的是棉花)的发展战略后,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加大,产业化的链条却未同步跟上,机械化种植不是问题,机械化采摘浪费极大,只好依靠大量的人力。新疆本来人口就少,在采摘棉花的高峰期,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都加入到了采棉大军当中,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新疆建设兵团向内地政府求援,于是拉开了民工西去淘金的序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