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雷洋案再生波澜背后的信任危机 /

雷洋案再生波澜背后的官民信任危机

雷洋案再度有了新进展。北京市检察院官方微博北京时间12月24日下午(圣诞平安夜前夕)宣布,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对涉及雷洋案的派出所副所长邢永瑞等五名警务人员做出不起诉决定。北京官方承认这一决定遭到质疑和攻击。

“不起诉”再引舆论危机

检察院在24日的声明中说,涉事5名警察“存在不当执法行为”,包括用脚踩雷洋。但是,五名警员根据上级部署执法,犯罪行为轻微,且能认罪悔罪;雷洋有妨碍执法行为,其死因是挣扎时胃内容物吸入呼吸道致窒息所致。因此检察院决定对这五人不予起诉。这再一次引发舆论井喷。目前,与雷洋案相关信息关键词已成敏感字眼被网络封杀。

今年5月,29岁的雷洋在被警察拘押期间死去——当时警察怀疑他嫖娼,要对他进行盘问。他同警察发生扭打后被制服,但是随后死亡。雷洋的死在社交媒体,甚至中国国家媒体上引发强烈反应。当时警方努力要证明雷阳嫖娼确实存在,而坊间的舆论主要集中在涉事警察是否违法。

官方承认雷洋案涉事警察邢永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虚假陈述,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不起诉。(图源:央视视频截图)

如今,“不起诉”的决定不仅让雷洋家属不服提上诉、雷洋案律师声明“为了冤死的雷洋不会退缩”,再次引发了民众对于官方的批评。北京检方在社交平台上对于民众的批评表示出了“委屈”,认为自己是秉公执法。却没有认识到雷洋案发展至今,问题的核心已经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大陆民众对于公权力的不信任危机。这种质疑的背后,是对包含警察在内的公检法体系以及地方政府对执法、权利、公正、诚信的信心缺失。

官民信任危机的危害

近年来,大陆警民冲突事件屡屡上演,从雷洋事件、庆安枪击案,到公民在街头遭遇警察盘问等等,都激发了舆论的涟漪,从侧面证明了民众对警察的信任度正在下降。在民众的眼中,类似于呼格案、聂树斌案等冤假错案,负责审讯与侦查的警察系统正是这些冤案的始作俑者。中共相关部门出台多份文件以规范警权,以及近期对“人民警察法”的修改,正是对这种印象的回应。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舆论对警察形象的负面认知,归根结底还是源自执法的规范性不够。从宏观角度看,警察作为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其社会形象和社会信任度的形成并非是孤立状态,而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制于民间对官员、公权力、司法公信等整体印象的影响。就如2009年的“邓玉娇案”和2010年的“李刚案”、“钱云会案”导致的官民对立,以及一种“你如何解释我都不信”的状态,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地方政府枉顾民生和地方官员跋扈腐败这些长期因素,已经深刻破坏了官民信任的基础。

十八大以来,中共高层一直在呼吁致力于社会治理建设。中央政府也在相关律法条规等发面进行了系列整顿。但是就如前文所称,雷洋案发展到现在,民间舆论的核心,已经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对官方的不信任。在一定期间内,如果现在再次出现类似雷洋案这样的问题,民众的第一反应仍然会是“质疑”。如何化解这种“不信任”才是中共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6-12-26 12:23
    您已点过赞
    还记得雷洋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吗:他们是黑社会!——这是雷洋用生命告诉你的社会秘密。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