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中国弃婴19年后随美国母亲踏上寻根之路 /

中国弃婴19年后随美国母亲踏上寻根之路

19年前,出生两天就被父母遗弃的女婴常玉露,和跨越12个时区从美国远道而来的新妈妈Melissa,展开了一段跨越种族和地域的母女情缘。

生于江苏,长于美国

因为重男轻女的陋习以及超生的可悲现状,1996年,刚刚出生两天的女婴就遭到了亲生父母的遗弃,被警察送到了中国常州市儿童福利院。

和所有在儿童福利院里的孤儿一样,这个女婴也被以地名中的“常”字作为姓氏,福利院里的阿姨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玉露。

三个月大的时候, 每一个福利院里的婴儿都要通过身体检查和拍照存档的程序。然后,关于婴儿的所有资料和报告都被送到了位于北京的中国福利和收养中心,这是他们走向被领养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美国波士顿的45岁记者Melissa刚刚离婚,恢复单身。但一直憧憬成为母亲的她,却并未放弃这一愿望。

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Melissa拿到了一张仅有一寸大的彩色照片,这是她对即将成为她女儿的中国女孩常玉露的全部了解。

1997年的1月,Melissa登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当Melissa第一次将常玉露抱在怀里的时候,这个4个月大的女婴既不哭也不闹,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蓝眼睛高鼻梁的新妈妈。

跟她一起被领养的还有一个名叫常玉畅的小女孩,被两位美国母亲收养后各自有了新名字:Maya Xia Ludtke及Jennie Lytel-Sternberg。

被领养的她有过很多困惑

常玉露在马赛诸塞州的剑桥市长大,有着一头黑长发和一双黑眼珠的她,样貌和其他华人女孩无异。然而,她完全不懂中文,同时还有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妈妈。

常玉露说,这是她整个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最大的困惑。她说:“孩子们常常会表现得过火,同学会取笑你,因为你和他们长得不一样。小时候我不喜欢自己长得像中国人。”

随着年纪渐长,今年20岁的常玉露已经不再抗拒“中国人的外表,美国人的内心”这一身份。母亲Melissa也鼓励她通过学习中文和中国舞蹈,找回一些身份认同感。

16年后,两人受一部领养女孩回中国寻根纪录片《两地之间》感动,决定一同寻找这段空白的记忆。

在各自的出生地夏溪镇及西夏墅镇,她们与年龄相仿的女孩一起生活,通过手中的摄影机及相机,以电子书方式将这段暑假经历分享给世界各地被领养的中国女孩。

这部电子书《似曾相识的家》也解开了她们的心结:“如果我在中国成长,今天会如何?”

初到夏溪的她与当地年龄相仿的女孩一起生活,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常玉露说:“我感到完全的放松,每天都很希望和那些同龄的女孩见面,我和她们的长相很相似,但与此同时,当我说话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自己和他们并不一样。”

回归故里让她有了这样的感悟

一只小玉镯和一张穿着破旧红色毛衣的圆脸女孩的照片就是我全部的记忆。几张钉好的模糊纸张是我的出生记录。我知道我是在中国花木之城夏溪被找到的。

刚出生那九个月在我脑海中已存留着永久但又脆弱的影像。虽然我对破坏这些印象感到紧张,但在过去的这个八月,我回到夏溪,走进和感受我本应经历的一切。

在那里,我遇到了本会与我一同成长的女孩们,和她们一起去那些我本应每天都去的地方。我同时感受着亲密深切的联系和无法逾越的距离,这让我不知所措。在尝试缩小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的同时,我在她们的面孔上看到亲密,在环绕着我们的丛丛树木之中感受熟悉。

“那么,你是什么人?”这些女孩问我。“你外表看上去像中国人,但是内心是美国人。”最初,我厌恶这种说法。如果我的外表不是中国人,我本该是个白人。一度满足以“美籍华人”自居的我,如今却被这模糊的说法伤害了。中国人?美国人?我在这两者之间到底属于哪个?

在某种程度上,我的新朋友们是对的。我们一起相处的三个星期里曾有过很多零散的对话,这些交谈证实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如此不同。

认识两种文华对她来说很重要

两地之间的文化冲突,让常玉露意识到自己的幸运,也让她开始理解亲生父母当年所作出的决定。她说:“相信有很多像我一样被收养的女孩也存在很多身份上的困惑,所以去了解我身上带着两种背景的文化相当重要。”

今年20岁的常玉露目前已是韦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大二的学生。“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现已变成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表示,这是一段未尽的旅程。将来她会回到中国去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并将中国的文化带回美国。

谈及寻找生母,常玉露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她说现阶段暂无寻亲打算,Melissa就是她的母亲,“可能要等到再长大,有自己的女儿时,想法才会改变吧。”

在母亲Melissa的帮助下,常玉露把自己的经历编写成电子书及免费教材,希望通过此举帮助和她有着相似经历的中国孤儿寻找身份认同感。

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孩子早已不是新闻,其实早也就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在天涯和知乎上经常会见到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

希望那些被收养的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就像常玉露这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