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反思:来北京是不是我人生的一大错误 /

大雾霾反思:来北京是不是我人生的一大错误

难道追求更美好生活的直接代价,就是置自己、父母,乃至后人的所有健康于不顾?

2016年年末,我经历了一个疯狂轮轴转的12月,完全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京郊买的房子在紧锣密鼓的装修中,各种看材料、监督工程和解决莫名出现的突发状况,每个工作日还要赶着上班,处理年末的各种表格、总结,脑力体力都严重透支。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岌岌可危的体重自然要开始继续下降,与此同时,更大的麻烦是可怜的呼吸道不行了,因为,雾霾来了。

创业成长于雾霾中

我可以感到在鼻腔的根部、咽喉上方,每时每刻,一股熏熏的奇怪的气味在流动,不分明的疼,就知道是这两年从没好过的咽炎在作祟,并且伴随着其他可能的感染,带着这种疼,来回奔波、倒腾。

当12月16日的空气污染警报拉响,这一年以来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强的霾,开始侵吞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各处的霾表指数又纷纷飙起新高,包括地处北京CBD的果壳网办公室。

▲雾霾下的“大裤衩”

19日更是达到了红色预警。那一天,我端坐在工位上,什么也不想干,开始严肃地思考“来北京是不是我人生的一大错误”这个问题。而在7年多前,我曾以不管不顾的姿态扑身入这座城市创业,觉得人潮汹涌激情澎湃的它才是梦想所系。

其实当天早些时候,公司的行政已经通知各个部门不用坐班,可以远程办公。只不过我仍然习惯性地带上N95口罩就出门了。

到达之后,数千平米的办公区寥寥无几个人,各自默默把邻近的空气净化器打开,静静地坐到电脑前。

只见公司的微信群里,关于净化器品牌和性能的讨论已然压倒性淹没了其他一应事宜,一些同事在给另一些同事普及CADR值是什么,怎么和房间平米数进行匹配,怎么来考察性价比。并且很快产生了几十个订单和拼单,很多年轻的刚入职的同事也不得不把这个月收入的一半以上打给了支付宝。

▲依然有不少人在雾霾中运动

当晚,果壳网微信发了一个二条“雾霾红色预警,你躲好了吗?”,第二天是头条“雾霾今天大爆表了,可你连口罩都没买对!更别说戴了……”对应的主题分别是在这种天对我们来说能救命的两件法宝:空气净化器和口罩。

这几年,果壳网作为国内最负盛名的科技大众媒体,一入冬来,不厌其烦反复给大众强调的,就是教你如何在PM2.5指数一路飙升的日子里,怎样去利用HEPA和活性炭外加风力系统来降低自己生活或工作环境空间内的颗粒浓度,以及怎样去搞清楚N95、N99、N100之间的区别。

但也就仅仅只有这两件法宝,最多,再把空气净化器强化成新风系统而已,把N95系列换成R95系列或P95系列罢了。

我绝对不会对你说,我知道更多的,因为这是事实。

雾霾下的小强生活

这一次的霾警直到23日才告解除,而接下来的好日子也就一周,之后新一轮继续来临,从2017年第一天开始,大面积的灰黄色继续占领首都城区与周边。

每个清晨,从住处窗户望出去,都心灰意冷地急剧丧失走出去的动力。

或许真正的解决方案得从“来北京是不是我人生的一大错误”这种人生质疑着手。近段时间,我们也曾大规模地在网上讨论搬家或者移民。

据36氪的一篇文章,诸如“白日梦旅行”和移动电商Need这样的创业公司,已经在考虑甚至实施把公司主体搬到杭州或苏州这样的南方城市去。

▲杭州

在一个相关调查里,杭州名列北京企业最想迁移城市之首,接下去是深圳、上海、成都、广州、南京、武汉……不过,评论里有人呵呵,你以为上海杭州成都就没有霾啊。

当然有,程度不同而已。

这种时候,再去想想自己顶着巨大压力买下、还在吭哧吭哧装修的地处京郊的房子,简直想死的心都有,这是为了哪般?

因为建造、装修而产生的PM2.5也还在继续排入这个城市的空气,装着地板的车在跑,装着家具的车在跑,直接污染,二次反应污染,硝酸盐颗粒,硫酸盐颗粒,碳氢化合物颗粒……这是为了哪般?

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沉重代价

在世界各国首都之中,空气污染能比北京还要离谱的,就只有印度新德里了。那是一座神奇的城市——PM2.5的指数能够时不时出现999这等彪悍数字。

▲新德里

在过去3年中,该城市的房价下跌了21.7%,越来越多当地中产专业人士和外派员工毫无对策只有选择逃离,他们甚至会说出“和新德里比起来,伦敦、北京看上去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种听起来既好笑又沉重的话来。

不过,好笑归好笑,谁知道再过几年北京会怎样呢?

伦敦的雾霾治理花了60年,洛杉矶也花了60多年,而北京,据最乐观的估计也要至少10年。

即便这10年里北京房价不会因为雾霾而下跌,但它对我来说,也只是个季节性可呆的城市——可能会考虑在霾季来临之时暂离,去相对好一些的城市躲躲。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我为了各种工作对接资源而选择延长呆在这里的时间,但我年过60的父母,如何忍心让他们陪伴在侧?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作为转型国家中的专业人士,我们对日常生活的风险有着充分的自觉:制度的善变,市场的不堪,秩序的崩塌,伦理的失序。但是,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乃是我们经过高等教育之后,甚或在留洋之后,仍然选择回国工作创业,一个试图提升自我,也能通过努力来提升社会的一种梦想。

然而,大雾霾爆发越来越频繁,恰恰是粉碎这一切美好想象的最直接的提醒:难道追求更美好生活的直接代价,就是置自己、父母,乃至后人的所有健康于不顾?

作为专业的科学传播工作者,我并不愿意接受眼下的事实——即手中的武器只有苍白被动的空气净化器和口罩,行之有效的雾霾治理手段才是摆在这个国家科研力量面前的最重要的课题,而他们,也需要在更有力的舆论鞭策和政策驱动下前行。

小庄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资深科学传播工作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