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制造沦茅山道士 解放思想驶出红海 /

中国制造沦茅山道士 解放思想驶出红海

近日,中共官媒《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搞定!中国终于能造出圆珠笔头了”的消息引发产业界高度关注。一年前在一场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脱口说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却生产不出圆珠笔的圆珠”。然而,在将士用命的情况下,短短一年间,太钢便在相关精密技术上迅速取得突破,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企业有望摆脱圆珠笔材料对国外的依赖。

诚然,当前中国存在严重的钢铁过剩产能,但讽刺的是,中国对于从国外进口特殊钢材的需求却也达到了历史新高阶段。大量过剩产能使得钢铁业的毛利率被压缩至3%至4%之间,因此被戏称为“茅山道士”。而在现实中,茅山道士正普遍存在于中国企业之间。

不过,从圆珠笔头的案例来看,只要能坚持“匠人精神”,中国企业仍能通过技术升级拉动中国经济走出谷底,并重新迎来产业蓝海。

产能过剩使钢铁沦为“茅山道士”(图源:VCG/Reuters)

从制造大国到强国之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充沛的生产要素禀赋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资本与低端技术,由此开拓了中国的制造业大国之路。2000年前后,随着国际品牌陆续前来中国设厂,中国也顺势成了国际供应链口中的“世界工厂”。通过有效利用外资与相关技术,中国摆脱了第一阶段进口替代,并持续朝着出口扩张的方向前进。

随着中国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中国经济进入了出口扩张阶段,最显著的表征便是外汇储备迅速攀升。自2002年至2007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年均增长率达到40%,储备量从2,121亿美元增长至19,469亿美元。中国借着加入WTO完成了第一次出口扩张。

然而,自金融风暴以来,面对外部景气低迷所引发的需求不足,中国政府也顺势调整经济增长引擎,以往通过出口扩张来制造就业机会的产业政策也顺势调整为增加杠杆,通过扩表来创造国内需求,进而保持经济持续繁荣。

然而,这种扩表来创造需求的措施虽然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步扩张,但巨额的债务也给中国带来经济转型的迫切压力。根据统计,2008年末,中国的总负债率(债务总量/GDP总量)仅147%,但到了2016年3月,中国的总负债率已膨胀至254.9%。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意味着中国政府亟需加大力度调整经济增长政策,借以扭转“以债稳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二阶段进口替代即将到来

不可否认,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已取代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但随着贸易量的扩张,中国企业对于外国技术的依存度却也进一步上涨。根据一项统计显示,在专业分工领域,位处全球价值链尾端的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50%,而在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该比例仅为5%。中国亟需通过技术提升才能确保贸易的成果为全民所享有。

以圆珠笔为例,作为制造大国,中国每年生产的圆珠笔超过380亿支,逾3,000家工厂、200,000劳动力依附在该产业底线。然而,在该产业中附加值最高的笔头部分,中国仍高度依赖日本、瑞士等工业先进国提供技术转移。这意味着,为了加工380亿支圆珠笔,中国企业每年得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以1吨12万人民币(约合17,400美元)的价格购买超过1,000吨的笔尖材料,所需外汇接近2,000万美元。

类似圆珠笔的案例比比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出口大国,中国厂商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超过40%,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91%的净利润由苹果所生产的iPhone所赚取,14%的净利则有三星电子(Samsung)所赚取。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净利润为负值,通过压低成本来抢占市占率的作法不仅无法赚取净利润,反而出现赔钱的结果。

自18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就推动“供给侧改革”达成共识。供给侧改革所提出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目的都是在改变当前中国实体经济中充斥过多低端产能的困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中国实体经济展开第二阶段进口替代。

虽然,产业升级的道路可能极为长远,但只有让企业深刻意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心一意地提升自身技术,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才可能最终带领中国摆脱当前低迷的景气,迎来新一轮的产业复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