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四大行陷窘境发改委辟谣 明股实债惹争议 /

四大行陷窘境发改委辟谣 明股实债惹争议

债转股是中国决策层2017年力推的重点工作,却在开年时遭遇了令人尴尬的“罗生门”。

北京时间1月11日上午,“四大行债转股工作全面暂停,发改委明令禁止‘明股实债’”的消息在中国大陆市场广泛流传,随即中国国家发改委在媒体表示系“谣言”。

11日当晚,中国国家发改委正式辟谣,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某些文章中涉及发改委的内容不实,纯属编造,保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的权利;鼓励银行、实施机构和企业自主协商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业务模式。

中国大陆的市场化债转股的模式还在探索中(图源:VCG)

舆论认为,四大行在债转股操作中面临窘境——明股实债是存在争议的敏感问题,市场化债转股过程中中国政府并未想出更为妥帖的策略,尽管发改委辟谣,但仍然要面对问题的存在。

据陆媒第一财经披露,“四大行债转股工作全面暂停”的消息来自于某资管自媒体爆料,具体内容是“四大行债转股工作暂停,前面所做债转股,虽会计上实现权益并表,但实际仍是明股实债,固定収益,有回购安排,有期限要求,实际是置换,将短期债务转为长期债务。发改委已口头通知各行,暂停以前模式,必须同股同权。”发改委在辟谣之后,该自媒体也删除了该条消息。

中国国务院在2016年10月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银行不允许直接债转股,必须“先售后转”。四大国有银行也先后成立了债转股专营子公司作为实施机构,多家大行也在加速落地债转股项目。

陆媒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大行落地的债转股规模已经在2000亿元左右。有机构此前预计,银行债转股有上万亿规模。

而路透社援引某大行债转股相关人士表示,大多项目都采取明股实债的模式。该媒体还引用两位知情人士的话介绍了具体体现:在设立基金投资企业股权时,银行以理财等资金出资作为LP(有限合伙人)的优先级,并且基金财务并表。“一般,当投资方收取固定的利息、分红或股权维持费,都是典型的明股实债。一些投资明着看是股权投资,但底下也会签抽屉协议,要求有固定回报、要求对方到期按比例回购等。”

中国国家发改委日前称,2017年将会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债转股;银监会在其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中亦指出,将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中国四大银行在债转股项目上面临窘境(多维记者周聪/摄)

而中国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界人士则对媒体称,“四大行债转股工作全面暂停”的传谣、辟谣事件说明市场对此轮债转股效果信心不足。

路透社援引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董事会秘书陈建雄的观点认为,对于此次去产能、去杠杆的企业,如果无法成功转型,即便通过债转股缓解财务压力,也只能短暂“残喘”一两年,而没有真正解决其根本问题,“这也是这一轮债转股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