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邓稼先比两个手指曝惊天“两弹”奖金 /

邓稼先比两个手指曝惊天“两弹”奖金

作为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常常被人问到,搞“两弹”得了多少奖金。邓稼先总是笑而不答。在这次看望时,杨振宁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邓稼先冲着老朋友杨振宁比了比两个手指,曝出“惊人”的奖金。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勇哥读史”,作者何仁勇,原题为《杨振宁问研制“两弹”得了多少奖金 邓稼先笑着比了比两个手指》。

1949年,杨振宁兄弟和邓稼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中间为邓稼先。(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西方国家对这个崭新的国家投来颇为不屑的眼光--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国家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既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也缺乏科技领头人物。

这种现象,随着一批满怀爱国主义情怀的留学知识分子冲破艰难险阻从国外回来,才得以改变。

邓稼先就是其中一名留学知识分子。

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就在毕业的当年,邓稼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历经艰辛后回到祖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事业。

回国后,邓稼先便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冒着酷暑严寒,在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研发原子弹最艰难的时候,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苏联人讥讽地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面对这种情况,邓稼先毫不气馁。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

由于条件艰苦,邓稼先与同事们不得不使用算盘,来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又请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确定正确。这样,邓稼先与年轻的同事们一样,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时间不够用啊!”邓稼先不觉苦,不觉累,深感时间的短暂,要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在进行充满危险的原子弹实验时,邓稼先亲力亲为。

一次爆炸失败,大家面面相觑。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就是这次事故,使得邓稼先受到严重的辐射。回到北京检查,发现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终于,在邓稼先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他们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创造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最短世界纪录--两年零八个月。

然而,邓稼先还来不及体味胜利的喜悦,他就病倒了。由于前面的那次实验,邓稼先受到严重的辐射,患上了直肠癌。

这时候,一个从美国来的同学兼朋友来看望他。

这人就是杨振宁。杨振宁是邓稼先在西南联大和普渡大学的同学。他们有着几十年的深厚感情。这一件,杨振宁来到中国探亲,回去之前,前来看望病重的邓稼先。

杨振宁故意试探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

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常常被人问到,搞“两弹”得了多少奖金。邓稼先总是笑而不答。在这次看望时,杨振宁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杨振宁痛心地问他:“老同学,国家到底给了你多少奖金啊,值得你把命搭上?”

邓稼先冲着老朋友笑了笑,吃力的伸出了两个手指头,对他说:“20块,原子弹10块,氢弹10块。”

杨振宁不相信,说:“您不是在开玩笑吧?”杨振宁在美国的科研经费,最小的一笔远远不止这个数。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他们拿到的奖金更是高出十万倍。

邓稼先认真地说:“是事实,不是玩笑。”

原来,由于国家经济困难,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85年首次颁奖,21年中,没有发过奖状,也没有发过1分钱奖金。1985年,国家发给整个“两弹”科研队伍的奖金总数仅仅1万元钱,受奖机构自身又拿出一部分钱按照10元、5元、3元的级别分下去。邓稼先当时拿到了最高的奖励级别,但每一个“弹”只有10元钱。

所以,邓稼先搞“两弹”总共得了20元奖金。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患直肠癌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