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共长征中轻灵飘忽以少胜多的机动作战 /

中共长征中轻灵飘忽以少胜多的机动作战

长征不仅只是单纯的行军走路,还要突破数十万国军的围追堵截,可以说是走了一路也打了一路,而且在没有后方又是众寡悬殊的险恶环境下,任何一次战斗的失利就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而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作战,特别是一些运动战的战例,更是将红军机动灵活英勇顽强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摘自看看新闻,作者周明,原题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轻灵飘忽的机动作战》。

中共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现场(图源:新华社)

严峻局面下的被动

要说红军长征中的运动战,最熟悉的肯定就是中央红军的四渡赤水了。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而与此同时,蒋介石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作了重新部署,集中了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川滇军大部、湘桂粤军一部共17个师又13个旅,总共150个团近40万人,企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对红军来说,局势还是非常严峻。

1月19日,中央红军兵分三路向土城开进,并于27日全部抵达赤水河以东地区。此时川军郭勋祺部正尾追而来。红军见土城周围地形有利,加上根据情报尾追之敌郭勋祺部只有4个团,所以便在青岗坡一线向郭勋祺部发起攻击。但战斗开始后才发现郭勋祺部有6个团,而且装备和训练都是川军中最好的,郭勋祺也是川军中著名的悍将,所以战斗很快就陷入胶着。接着敌几路后援部队也都陆续赶来,红军只得撤出战斗。

所以一渡赤水就是在这样被动的情况下开始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滇、黔、川边境,是三省界河,最后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干流全长523公里,流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因为河水赤红而得名。

1月29日凌晨,红军分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这就是四渡赤水的第一渡。川军以8个旅分路追击,以4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军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军3个旅也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对红军进行截击。2月2日,红军右纵队先头部队红2师进攻叙永不克,后卫红1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左纵队红3军团也在天堂坝同川军发生战斗。鉴于国民党军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进逼,红军只得放弃原定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为向川滇黔边境发展。根据这一新的方针,红军迅速摆脱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在扎西红军进行了整编,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16个团,红1军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红3军团缩编为4个团,红5、红9军团各缩编为3个团,除了红1军团外各军团都取消了师的编制,这样就使红军的建制更加精炼为接下来的运动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月10日,鉴于川军、滇军和中央军各部正向扎西合围,所以红军决定迅速东渡赤水,向敌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进军。11日,红军分三路由扎西东进,于18日至21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这就是四渡中的第二渡。红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完全出敌意外。

川军3个旅慌忙由扎西向东追击,黔军则急忙抽调遵义地区部队增援娄山关、桐梓,中央军59、93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急进。红军决定乘追击之敌尚未到达之际,迅速突破黔军的阻击占领娄山关,再取遵义。2月25日,红3军团攻占娄山关。26日,红1军团主力和红3军团1个团协同出击,击溃了反攻娄山关之敌。28日,红军乘胜占领遵义,并立即转兵攻击驰援遵义的中央军59师,歼其大半。面对极其严峻的敌情,五天之内,红军连下桐粹、娄山关、遵义三城,击溃和歼灭敌人2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这是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军士气。毛泽东也由此减轻了兵败土城对他在军事指挥上的质疑和批评,不由诗兴勃发地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特别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更是写出了毛泽东此时的万丈豪情。

毛泽东的得意之作

遵义之战后,蒋介石于1935年3月2日飞抵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剿,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红军于遵义地区。红军将计就计,先继续在遵义地区徘徊,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

3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提议中革军委成立前敌司令部,朱德任前敌司令员,毛泽东任前敌政委。这是毛泽东在1932年宁都会议被撤销所有军内职务以来重新得到了对红军的直接指挥权。

3月10日,红1军团林彪、聂荣臻建议攻打黔军驻守的打鼓新场,朱德同意这一建议,毛泽东则反对,于是召开政治局委员和中革军委委员会议,讨论是否进攻打鼓新场,会议从早上开到晚上,除了毛泽东以外都赞成林彪、聂荣臻的建议,毛泽东来了脾气,表示要辞去前敌政委,结果前敌政委一职就被免去了。深夜,毛泽东找到周恩来,再三陈述利害,最终说服周恩来,并由周恩来在11日的会议上决定撤销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经过这次波折,毛泽东认识到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集中,再以开会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进行指挥,肯定会延误战机。因此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最后中央决定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负责军事指挥。

3月15月,红军集中主力猛攻鲁班场的中央军周浑元纵队3个师,激战至黄昏,红军付出了伤亡2000多人的代价,依然无法取得进展,而外围国民党军却已经合围上来,红军只得撤出战斗,向仁怀县中枢镇、茅台镇转移。16日,红军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度挺进川南。

红军此前第一次和第二次渡过赤水河都是在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的被动转移,但是从茅台三渡赤水河就是完全是红军的主动转移,目的就是通过进军川南造成北渡长江的假象,以此来迷惑、调动国民党军。果然红军进入川南后,蒋介石再次将主力调往川南。就在国民党军开始向川南集中的时候,3月20日红1军团1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也就是第四次渡赤水。然后向南急进,于26日进至遵义、仁怀以北。27日,红9军团由马鬃岭向长干山方向佯动,吸引国民党军向北;中央红军主力则继续南进,于28日进至乌江北岸,31日从江口、大塘、梯子岩等处南渡乌江。4月2日,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狗场、扎佐,前锋已经逼近贵阳。这时,国民党军在贵阳周围地区只有第99师的4个团。这让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十分惊恐,一面急令各路国民党军火速增援贵阳,一面命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并秘密准备轿子、马匹、向导,做好随时逃跑的准备。

就在国民党军各路部队昼夜兼程驰援贵阳之际,红军却绕过贵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西直插云南,滇军大惊失色,一面向蒋介石求救,一面急调原来守卫金沙江防线的滇军南下增援。这样,本来重兵布防的金沙江防线就空了。4月29日,红军一部甚至进抵距昆明只有15公里,沿途张贴标语虚张声势,造成了红军主力就要进攻昆明之势,使昆明守敌不敢轻易调动,红军主力趁机掉头向北日夜兼程以日行50公里的速度直驱金沙江,并于5月3日至5月9日的7天7夜,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渡过了金沙江,将国民党军40万追兵全部甩在金沙江南岸。

四渡赤水红军在数倍于己的敌军重围之中艰苦转战,并最终摆脱了敌军,的确很了不起,毛泽东也将这场运动战视为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但是仔细分析,前两次渡赤水都是严峻的敌情所逼迫而为之,后两次才是红军的主动行为,更确切来说,只有第四次渡赤水河才是真正为了调动敌人而进行的大范围运动战,才是毛泽东一贯军事思想的体现,才有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赞誉。但在当时,由于红军大踏步地往来机动,部队连日行军。极度疲惫,所以上上下下很有几分怨气,彭德怀就曾在3月20日向中革军委报告,提出了三点不同意见。作为中央代表被派到红3军团的刘少奇也了解到部队中的诸多不满,因此和杨尚昆联名向中央报告了基层部队中的意见。红1军团的林彪更是在4月23日致电中革军委表达不满:“须尽可能避免走弓背路,……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甚至还以个人名义给中央“三人团”写信提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之后,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干才逐渐得到红军指战员的认可和信任。

精彩的乌蒙山回旋战

在红军长征途中,除了中央红军的四渡赤水外,红2、6军团(当时还未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的乌蒙山回旋战也是相当精彩的运动战。

1936年2月,红2、6军团活动在贵州省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国民党调集中央军、川军、滇军共10个师又1个旅约10万人对仅有1万余人的红2、6军团形成四面合围之势。因此红军决定向黔南的安顺地区转移,2月27日红2、红6军团退出毕节,3月2日进至赫章以东的野马川地区。这时,国民党军截断了通往黔西南的道路,红军无法直接从毕节去安顺,为了摆脱敌军的合围,红军先沿毕节、威宁大道向西,以吸引国民党军向西,然后再突然折向东南,前往安顺地区。

3月6日、7日红军分两路由贵州进入云南省彝良县的寸田坝和奎香,为了使敌错误判断红军的意图,于3月8日在奎香以南的以则河、法冲以北山地伏击了中央军樊嵩甫纵队的2个连,造成就要北渡金沙江的假象,然后突然改变了方向,掉头向东,直奔镇雄县城,于3月9日进入镇雄境内,并在当晚借夜色掩护,潜伏于广德关下。

广德关又称黄泥坡,北面是千仞绝壁,南面则是万丈深渊。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镇雄前,国民党军便在关上修筑了工事,红2、6军团在毕节活动期间,国民党军又组织了数百名民团扼守。3月10日拂晓,红2军团突袭广德关,将数百名民团一举击溃,攻克天险广德关。11日,贺龙率红军主力进入离镇雄县城只有十多公里的以萨沟,兵锋直逼镇雄县城。红军这一行动,既避免继续西进,与滇军、川军正面遭遇,又能将敌引向镇雄的作用。

当红军进至以萨沟时,国民党军以为合围之势已经达成,命令滇军火速向牛街前进,企图协同中央军将红军消灭于镇雄、牛街之间的狭小地区。这样一来,红军南下的大门敞开了,但红军仍处在十倍于己之敌的包围中,形势依然十分险恶。贺龙、肖克率红军于3月12日突然向南,在得章坝伏击敌军,取得歼敌近千人,俘敌200多人,缴获重机枪8挺、弹药300余挑的重大胜利。

得章坝伏击战后,合围的国民党军再不敢贸然前进,红军抓住敌人惊惧迟疑之机,出敌不意,掉头西进,于14日进到赫章以北的财神塘地区,第二次进入奎良地区,国民党军再次调集5个纵队前来围攻。红军在乌蒙山中辗转回旋,转了差不多1个月。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紧,回旋的地区越来越小。红军陷入了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以来最危险的境地。在这紧急关头,红2军团总指挥贺龙召开军委分会会议研究部队行动。他说:“我们的情况不妙,敌人100多个团的情况更不妙。他们从湖南、湖北、四川让我们拖起跑,比我们更受罪。敌人各个纵队只受顾祝同指挥,行动不大一致。包围圈虽然缩小,漏洞还是有的。再有,敌人对我们永远估计不足。这1个月转来转去,敌人会以为我们垮得差不多了,也增加他们的骄气。现在是时候了,我认为应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隐蔽地从敌人的接合部钻出去,兼程进入云南。”大家赞成贺龙的主张。贺龙随即下达了秘密突围的命令,要求部队行动一定要十分隐蔽,不准点火,不准喧叫,马蹄裹布。凌晨时分借助夜色掩护从敌军防线夹缝中通过,即使被小股敌人发现也不准打枪,要以最快速度摆脱敌人。

就这样,红2、6军团果断地从国民党郭汝栋、樊嵩甫两个纵队之间的狭小空隙间突围出来,第三次进入奎香地区,接着迅速掉头南下。于19日在昭通、威宁间突破滇军孙渡纵队的防线,直趋滇东,尔后继续南进,分别于28日、29日进占黔西南盘县、亦资孔地区。

至此,红2、红6军团在乌蒙山辗转回旋近一个月,最终成功跳出了包围圈,粉碎了国民党军重兵围歼的企图。这是红2、6军团在贺龙指挥下,克服云贵高原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山高谷深、缺粮少水、瘴疫肆虐的种种困难,成功突破了十倍于己的多路敌军围追堵截,堪称贺龙军事生涯中的“神来之笔”,与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同之处就是一个利用山地,一个凭借河流。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毛泽东在了解了红2、6军团乌蒙山回旋战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一方面军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l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在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孤军转战鄂豫陕

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苏区的红25军根据中革军委指示,向平汉路以西的桐柏山、伏牛山地区进行战略转移,留下部分武装重新组建红28军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武装斗争。17日,红25军兼程急进,一昼夜行军就达到50公里,在河南信阳的柳林和双河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随即和地方党组织中共鄂豫陕边区特委接上了关系。

蒋介石得知红25军西进,十分震惊,急忙调动豫鄂皖三省围剿总队的5个支队和3个师总共38个团,其中20个团跟踪追击,18个团迎头堵击,企图趁红25军孤军远行之际予以包围全歼。

根据鄂豫陕边区特委的介绍,红25军认为这里离武汉很近,而且回旋余地小,四周敌人密集,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决定继续北上,向河南西部的伏牛山挺进。红25军来了个声东击西,先由副军长徐海东率223团佯攻枣阳县城,国民党军立即调集20多个团向枣阳驰援,企图在枣阳围歼红25军。就当敌军蜂拥而来之时,红25军迅速调头东进,进入驻马店西北地区。

11月25日,红25军到达距伏牛山50公里之遥的象河关,这时国民党军第2追剿队3个团及骑兵师一部已跟踪而至,已经和红25军的后卫225团接上火了。程子华军长命令225团坚决阻击,激战近两个小时,才将追敌击退。程子华随即以223团接替225团为后卫,继续前进。

26日红25军进抵方城县以东地区,正向独树镇急进,准备在此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但此时国民党军116师3个团和骑兵团及3支追剿队已经先一步到达,占领了独树镇及周围村庄,向红25军前卫224团猛烈开火。224团由于雨雪交加,能见度太低,没能及时发现敌情,加上地势平坦,224团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因为天气寒冷,大多数战士的手都被冻僵,枪栓都拉不开,火力大减,所以难以抵挡年只能后退。敌人见红军火力薄弱,立即发起冲锋,并从两翼向224团包围过来,在危急之时,军政委吴焕先率领225团3营赶到,吴焕先手持大刀身先士卒指挥红军发起肉搏战,激战时副军长徐海东带领223团跑步赶到,经过一番恶战,终于将敌军击退,并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随后,敌军连续发起数次进攻,都被红25军打退。但公路却被国民党军以密集火力封锁,红军无法冲过公路。天黑后,风雪不止。红25军乘机连夜绕道突出重围,转危为安。

红25军进入伏牛山后,很快发现这里人烟稀少,粮食和物资匮乏,也不适合建立苏区。于是决定继续向西北,到陕西南部山区。12月1日,红25军从伏牛山区出发,越过深山峡谷,于12月8日到达陕南洛南县的庾家河。

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领导正在开会讨论创建陕南苏区的计划,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60师360团抢占了庾家河街东七里荫山梁的有利地形并居高临下发起进攻,徐海东带领223团跑步出发首先发起反击,程子华和吴焕先各带一个团迅速跟进,经过激战终于夺回了七里荫山梁,但这时敌第60师的后继部队也陆续赶到,随即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激战中,徐海东、程子华先后负重伤,红25军在吴焕先的指挥下拼死苦战,才迫使敌军于黄昏时分撤出战斗,但红25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营团级干部有8人负伤,全军伤亡500人。

庾家河战斗是红25军长征途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此战宣告了红25军历时20多天、长驱900公里挺进陕南的历程胜利结束,使红25军暂时摆脱了困境,为创建鄂豫陕苏区创造了坚实基础。

红25军从鄂豫皖到陕南的900公里征程完全是在和党中央失去联系,也没有任何其他红军的策应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是一支真正的孤军,千里征战,突破数倍于己的围追堵截,也是运动战的成功典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