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会成为特朗普的第一个敌人吗? /

金融时报:中国会成为特朗普的第一个敌人吗?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就职典礼上的演讲震惊世界,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篇“檄文”?FT中文网为此专访经济学教授魏尚进。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就职典礼上咄咄逼人的演讲震惊全世界。我们应该如何解读特朗普这篇向全世界宣战的“檄文”?美国是否就此走向贸易保护主义?和平、繁荣的全球化时代是否就此结束?中国会成为特朗普在全球针锋相对的第一个敌人吗?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特朗普时代,中国经济将存在哪些风险和机遇?

带着这些问题,FT中文网在上海金融论坛期间专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魏尚进。魏尚进此前曾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他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皆有很深的洞察与思考。

特朗普咄咄逼人背后的真实目的?

FT中文网:如何理解特朗普充满攻击性的的言论?如何看待他这种美国至上,不惜与全世界为敌的做法?

魏尚进:宣布参选以来,特朗普的言论就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当然,不排除他真的是决定与全世界为敌,决意要让美国成为这个时代唯一的受益者。

但另一方面,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他的言论和行为。特朗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并不是一个职业政客,他很引以为傲自己是一位谈判和做交易的高手。那么在商战中,真正的谈判高手最擅长的就是心理战,抓住对手的弱点,不断地攻击,等到对手心理防线崩溃,那么这一战就不战自胜。那么我想,不排除特朗普就是在打心理战,他不断地发出让人恐怖的言论,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相信自己真的会做出如此下策,让人相信他真是一个疯子,等到所有人都相信他会干傻事的时候,就会给他让步和妥协,那么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这是特朗普的上上策。

FT中文网:万一特朗普真是一意孤行,宁可不利己也要损人呢?比如他真的把中国列为他在全球第一个要对付的国家,那么他会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办?

魏尚进:现在关于类似的猜测有很多,具体的政策只有真正出台之后才能算数。但是有一些准备我们还是可以做的。那么就是了解清楚,特朗普有可能会出什么招。

他能够在短期内使用的招数,必须是在美国的制度安排下是总统直接就可以签署生效,不需要通过国会批准的。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总统的权力也是受到严格监督的。如果是不经国会,总统就可以批准的话,那么这个政策执行的速度就非常快。

按照美国的制度安排,有两件事情特朗普可以马上做。第一件事就是在下一次财政部向国会递交报告的时候,指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指定某某国家为汇率操纵国是在总统权力范围之内的事情,1986年美国国会就直接授权总统可以这样做了。至于应不应该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有没有好处,那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就是探讨有没有权力这样做。

第二件事特朗普可以立刻做的就是针对中国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美国的法律授权总统可以向贸易伙伴国加征一定的关税。

中国应该如何与特朗普打交道?

FT中文网:针对特朗普可能采取的这两个政策,会对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魏尚进: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要把中美关系放到全球范围内来看。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分彼此、全球产业链整合非常紧密、跨国分工高度发达的有机体。

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向美国出口100块钱的物品,大概有40元钱的价值左右是全球其他国家的产业链增加值,这其中包括美国企业、日本企业和欧洲企业等等的增加值。这就是说,虽然是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账记在了中国身上,但实际上是中国带动了别的国家向美国间接出口,也带动了美国本土企业的生产,而美国往往是产业链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中国的产业链附加值反而更低。如果特朗普贸然对中国开启贸易战,那么除了伤及中国企业外,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的企业也会被误伤,而且产业链附加值越高的受伤程度越高。

其次,特朗普对中国开征45%的关税,更直接是伤害到了美国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过去十几年,随着中国大量价廉物美商品出口到美国,其实是提升了美国家庭的实际收入,虽然他们的名义收入涨幅缓慢。如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品增税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是变向提高了美国国内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受影响最大还是底层收入阶层,包括很多投票给特朗普的蓝领阶层。

第三,美国本土企业也会受牵连。以美国引以为傲的汽车行业来说,汽车行业是美国制造业的形象,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底特律都要破产了,奥巴马还是从联邦政府申请到经费来为汽车行业输血。过去为美国汽车工业提供零部件最多的分别是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的厂商,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的零部件厂商成为美国汽车工业的最大海外供应商。也就是说,如果要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税,等于是间接提高了美国的企业税,提高了它们的生产成本,这样会大大降低美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当然,美国的政客一般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为了竞选成功,他们是一套说辞,竞选成功之后,就是另一番说辞。对于这样中国、美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三输的局面,特朗普入主椭圆办公室之后必须要想清楚。

FT中文网: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和应对之道吗?

魏尚进:我们当然是希望特朗普不要撕破脸,但是如果万一他真的想不通,那中国也必须要有相应的应对之道,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是中国去WTO告美国。美国指控中国是汇率操纵国,说的是人民币的价格比人为压低,但事实上,今天的市场对人民币的汇率反应是高估的,人民币实际价格应该比现在还低一点。这一点特朗普再指控中国压低人民币价格就不成立了,所以我们会打赢这场官司。但是WTO的规则是18个月之后才会有最终裁决。这18个月对于中国来说,对市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第二是中国也可以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这就是典型的两败俱伤。

第三是充分利用舆论来影响特朗普决策。特朗普不是喜欢在Twitter上指点江山吗?那么中国每个月都可以在Twitter上公布从美国进口的数字。本来中国就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金额非常大,这个情况并没有广泛的报道,大多数美国人也不知道中国从美国进口了哪些东西,所以要让更多人知道中美之间实际的贸易情况。

FT中文网:从你的建议来看,中国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我们的应对也不是非常有力呀?

魏尚进:原则上来说,美国能做的事情,中国也可以做。但是这涉及到一个总量的问题,毕竟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总量还是会比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总量要大,那么从这个角度说,两败俱伤的话,中国的伤要大一些。

但另一方面,从两国的政治制度来说,美国政府承受压力的能力就比中国要差,一旦来自商业和企业的抱怨增加,美国政府可能会先扛不住。企业家是贸易战的受害者,那么两国的企业家都会去各自的政府诉苦,他们的声音大小直接决定了解决问题的速度。

还是那句话,特朗普是一个商人。而且他的内阁也是商人组成的“史上最富的美国内阁”,这些人是能够影响特朗普决策的人。

特朗普上台,华尔街或成最大赢家?

FT中文网:就是这个“史上最富的美国内阁”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尤其是数位来自高盛集团的高管进入特朗普的内阁,你怎么看所谓的“高盛帮”?他们会对特朗普未来的政治政策和经济政策有哪些影响?

魏尚进:这并不是华盛顿和华尔街第一次握手合作。高盛在美国的政坛有长期的影响力,包括克林顿时期的财长鲁宾、小布什时期的财长保尔森都是高盛系。当然,游走政商圈,和很多政府都有良好关系,是华尔街的大投行历来都很重视的。不能小看,也不能过分夸张他们在政府中的作用。

特朗普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他认为自己比任何一个企业家都要聪明,比任何一个政治家都懂商业,所以可能高盛在特朗普看来就是一个管理国家的工具。

特朗普版“四万亿”基础设施建设

FT中文网: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出身,特朗普对基础设施情有独钟,他的施政纲领里很重要的篇幅都在讲这个,你怎么看特朗普版“四万亿”基础设施建设?它将如何刺激美国的经济?

魏尚进:美国的基础设施投资的确是一个弱项。数据统计,美国过去20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都没有增加过。而且如果把基础设施当做公共品来看的,提升了基础设施的质量,对于企业降低成本的确是有帮助的。

那么他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是两个问题。减税也是特朗普重要的施政纲领,这和共和党长期秉承的原则是一拍即合,所以减税能够实施的概率非常高。基础设施略有不同,因为奥巴马政府也推动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开展,但是控制国会的共和党不同意,最终未能实施。所以特朗普想要推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是世界经济已经对此有反应,包括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在反弹,部分是与美国有可能要实施大规模基建有关系。对中国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我们一直在推行去产能,美国的基础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国去库存、去产能。

耶伦是否还会继续留任美联储?

FT中文网:在特朗普竞选过程中,他就数次表达过对美联储及其主席耶伦的不满,那么在特朗普执政的时期,华府与美联储的关系会如何?美联储会进入加息通道吗?耶伦会被换下吗?

魏尚进: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数次批评美联储以及它的货币政策,尤其是不断催促美联储加息。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货币经济学并不是非常了解。不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都表明,货币政策的摇摆、利息率一高一低对于整个经济周期的影响非常大。

历史经验来看,一般还没有上台的领导人都会鼓吹加息,而一旦坐上宝座,那么为了刺激经济、就业,当然不希望利息太高。另外,美国恰好是处于加息周期,经济复苏还可以,通胀率也在抬头,所以接下来美联储加息是顺势而为,并非因为特朗普的督促。

那么对耶伦的态度,也验证了我之前提到的,特朗普是先大棒、再胡萝卜的策略。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宣称上台之后就要换美联储主席,等他真正当选之后,口气又缓和下来了。耶伦将在2018年2月任期届满,我想特朗普在这个时候换一个和自己想法一致的美联储主席比较合适。

“人无贬基”要让市场说话

FT中文网:大家更关心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如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尤其是在2016年底人民币几乎“破七”,而1月份似乎情况有好转了一些。你怎么看新成语“人无贬基”?

魏尚进:人民币目前汇率情况稳定,可能与市场上对于特朗普上任之前的前景不确定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完全由市场决定,更多还是取决于中国决策层的态度,不论是启用外汇储备出手护盘,还是出台政策收紧个人用汇政策,这些政策信号都会对市场有干扰。

虽然目前人民币汇率看似企稳,但这并不意味这汇率市场就进入了一个稳定、健康的阶段。实际上,我认为中国的汇率市场是一个不健康的市场,是一个政治化色彩浓郁的市场。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过重的角色。

人民币汇率其实是一个相对价格机制,取决于两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等诸多因素,所以两个变量都在变化,很难讲汇率到什么阶段就会企稳。比如,如果特朗普上台之后,短时间就把美国经济搞得很有起色,那么美元自然要升值,跟人民币没有关系;相反,如果特朗普把美国经济搞得乌烟瘴气,那么美元自然要下来,人民币汇率自然要上升。

另外,为什么要树立一个不能突破的价格呢?“破七”了又会怎么样?人民币对美元过去长期保持在10以上,也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受到哪些影响了呀。那么“保七”又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实质上的贡献吗?

FT中文网:你的建议是什么?人民币汇率下一步应该怎么改革?

魏尚进:我的建议是中国外汇政策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开放自由的汇率价格市场,同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谨慎的资本账户管制。

汇率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突破心理价位,要让人民币去政治化。这样首先解放的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否则整天被所谓的名义价格绑架,就是自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心理价位不能突破,患跌又患涨。

然后是放开价格。汇率就是货币的价格,虽然这个价格很重要,但是它还是一个价格,有涨有跌是市场行为。过去30年改革开放,哪一项价格改革又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呢。我们有足够多的成功经验证明,价格让市场决定比让政府或者某些机构来决定,要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和居民的生活都更有好处。

第二是,除了价格放开之外,还需要做一系列的政策配套。比如,谨慎的资本账户管制可以有效控制投机性的资本流动,导致汇率发生非市场原因的波动,避免重大风险;比如,提升国内企业对海外投资的风险把控等等工作都要配套进行。

价格的供给侧改革与适当的资本账户管理是可以同时进行,不会相互矛盾的。

FT中文网:你觉得人民币汇率供给侧改革之后,市场如果出现突然的大幅波动危害到经济怎么办?

魏尚进:如果由于基本面造成的名义人民币汇率暂时被高估的话。那么汇率价格放开之后,肯定会造成下跌。如果下跌过头的话,市场马上就会认识到,相对于基本面跌过头了,价格自然会涨回来,所以经过了短期下跌之后,市场稳定了。

这样虽然经历了短期的波动,但是带来的是长期的健康、良性的汇率市场,还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发展。当然,退一万步说,如果一旦出现大涨或大跌,我们还有3万亿的外汇储备,这是非常充足的弹药。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出手维护稳定,而不像现在这样,每天都要出手护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