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35亿次返乡出行,今天你回家了吗? /

35亿次返乡出行,只为家人拥抱…今天你回家了吗

辞旧迎新的脚步越来越近,虽然早在一个月前,小妹就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回家的日期...但是,现在却仍然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

想着大家现在身边都有亲人相伴,孤零零对着电脑的小妹着实有几分苦涩~

尤其是看到了一部《中国新年》的纪录片,那份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就再也抑制不住了!此时,小妹只想仰天大喊四个字:

我!想!回!家!

这部《中国新年》的纪录片由英国电视台拍摄,记者从冰城哈尔滨一路南下,到达香港,探索中国人如何体验农历新年。

小妹本以为外国人不懂中国,但是认真看下来,却被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紧紧包围着。

这种心灵深处的自豪感,不仅是因为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中国的变化风貌

也不只是因为它讲述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渊源

而是这场新年节日里的人情味儿,让小妹感受到了血脉相承的浓厚感。

一个牵挂远方的微笑,一个跨越万里的拥抱,甚至是一句普通的“新年快乐”,都能让人红了眼眶。

春节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英国记者说,这是一场13亿人的聚会,是全球最盛大的一场狂欢活动。

但中国人说,这是个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一个哪怕万水千山也要赶回来见家人的时刻。

因为内心有所牵挂,所以不论身居何地,在春节到来的日子里,我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回家!

而这场春运行动也成了地球年度最大的人口迁徙,在短短40天时间内,我们实现了35亿次的出行记录。

从五千四百万次航空旅行的首都国际机场

到2.5亿次的铁路旅程,一天之内560万火车票的售罄

再到买不起车票的农民工,组成了成千上万的摩托车大军,连天连夜的骑行

从16个小时车程的等待

到31个小时的煎熬

这每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让英国记者感到惊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他们?

外国人眼里不可思议的这一切,却是我们千万个家庭都会上演的普通一幕。也许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忽略了血脉相承的伟大。

31个小时,可以换来一个跨越千山万水的拥抱,一句不远万里的问候。我们中国人觉得,这很值得。

凌晨三点的出发,数十个小时的路程,都抵不过家人相逢的喜悦。只要想到牵挂的亲人,再苦的旅程都会不自觉变得甜蜜。

要回家的时候,就连平日出租车司机的唠叨,也成了一种“享受”,成了一种久违的“亲切”。

而对于我们来说,外国人眼里的聚会狂欢,却还不如除夕的年夜饭来得踏实看似普通的一顿饭,却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凝结,是所有中国人心心念念的家的味道。

年夜饭前后的每一道工序,都成了我们舍不掉的思乡情结。

01

阖家团圆,喜庆除夕

除夕之前,这是每个中国家庭置办年货的高峰期。

从喧闹的菜市场,里面传出的家乡话吆喝声;到肉铺里,讨价还价的争论声;再到花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我们早已经习惯穿越这样的大街小巷,这种被方言包裹的亲切感,让我们知道自己不再是漂泊在外,而是回家了。

而街巷随处可见的中国红,也成了新年美好寓意的寄托,成了春节必不可少的色彩。

从高挂的红灯笼

到对仗讲究工整的红对联

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剪纸

再到本命年,家里人精心购买的红内裤

这种最传统的颜色,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意义非凡。所以,无论家内是多么现代化的摆设,都少不了这一抹中国红,来祈求新一年的鸿运当头。

为了新年气氛的布置,每个中国家庭还会进行大扫除的清洁工作。所有的家庭成员参与其中,重要的不是贴上春联挂上福字,而是一家人融入到喜庆的节日氛围中。

当一切除夕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到了年夜饭的重头戏。虽然家家户户菜色各有不同,但有三样东西却是必不可少。

第一样是饺子。

它形状似元宝,在中国人眼里是福气的代表。所以,以前很多家庭都会在里面放枚硬币,代表着好运临临。

第二样是鱼。

它采用了成语中的谐音词,代表了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虽然这都只是一些新年的愿景,但是最朴实的祝愿,却夹满了最真诚的心。

第三样必不可缺的东西便是酒。

自古以来,我们就信奉“无酒不成宴”,所以在很多中国人的饭桌上,白酒成了一个必备的礼仪。

无论是“敬酒三轮”还是“感情深,一口闷”,酒桌上的每一个俗语我们都能信手拈来。

而这三样东西齐聚饭桌之后,重头戏年夜饭便拉开了帷幕...

当全家人一起举起酒杯相碰,互道祝酒词的时候,这一年在外的所有委屈都能得到治愈,而那些辛苦似乎也不再重要。

尤其是拍下全家福的瞬间,这一幕温馨的场景也会像照片一样,永恒地定格,落在每个游子的心头。

此外,一起(tu)看(cao)春晚也成了团聚春节的必备项目,不论节目精彩与否,它都成为了年味的一部分。

因为,每个中国人都习惯了在春晚的倒计时中,等待新年钟声的来临。

而对于特别行政区的香港而言,十二点钟过后的头柱香意义非凡,所以他们通常会一早来到庙口,为新年祈愿。

伴随着十二点钟声的响起,成百上千万的烟花爆竹响彻夜幕。5—4—3—2—1 新年快乐!

这一刻,才是狂欢之际。

02

除夕过后,狂欢未止

除夕过后,享受完了家庭的欢聚时刻,但狂欢却并未结束。

这一天,全国各地似乎有数不清的禁忌。从农历初一不能吃药,不然一整年身体都会不好:

到农历初一不能喝粥,不然一年都会紧衣缩食,穷困潦倒。

再到农历初一不能打扫卫生,否则会把财运统统扫掉...

虽然明知道这样的禁忌有些“荒唐”,但我们早已习惯了遵守。或者说,我们早已习惯了初一早上父母的叮咛。

在这一天,不少人都选择了走街串巷,把新年的祝福带到每一个角落。从王府井小吃街,感受琳琅满目的地域美食

到节前就闲不住的广场舞大妈,冬泳的东北大叔。

从庙会祈福,北京地坛举办的祭天仪式表演,遗承清朝风俗,再现传统一幕。

到即将绝迹的树花表演者,仅靠羊皮衣和草帽作为护具,在1600多度的高温下带来烟火盛宴。

从哈尔滨夜城的冰雪城堡,让游客感受童话世界的神奇魅力,体会现代化人工凭借23万米电线的创造力。

到香港夜会的舞龙舞狮,让每位游人参与其中,马路变成15万人的夜行盛景。

整个中国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欢庆新年,每个人都沉浸在春节的氛围里。不同的是庆祝的方式,但不变的是陪伴以及传统风俗。

在这一天,无论是亲友还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每条大街小巷都会传来一句熟悉的问候——新年快乐。

而送红包也成了我们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礼不在于轻重,却贵在情谊。

03

春节狂欢的背后

春节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团聚;但春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并非简单如此...而在这部纪录片中,小妹最真实地感受到了一场春节背后的力量。

为了能把哈尔滨冰城的现代风貌展现出来,这位设计师筹备过程历经一年,但是成果却只能维持3个月的“寿命”。

为了能把视觉效果完美展现给观众,春晚节目的武术表演者经过了一年的严格训练。

其实他们不惧怕高空跌落,他们怕的是站在春晚舞台上,没能把传统武术的震撼传递给观众。

为了不让祖传的独门手艺绝迹,这位打树花表演者从14岁开始练习,他穿着羊皮衣和草帽,顶着1600度的火焰高温,手上烫了数不清的创口。

这位烟花生产者师承父辈,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一旦出错便是毁灭性的灾难。但是,对他来说,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爆破声,他习惯了在这样的“噪音”中生活。

从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中,小妹既感受到了每一位工作者的用心之处,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感到深深地自豪。

这份舍不断的家国情怀,这份深刻的文化认同感,也成了英国记者对春节最深刻的印象。

但中国春节背后的动容之处,却远不止此...

摩托车大军的志愿者说,为了能让每个人回家过除夕夜,所以他们设置了很多爱心站点,为赶路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热水、姜汤以及维修员。

公路网监控的工作人员说,为了让司机能避开堵塞,让每一个人尽早回家,所以他们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监测和统计路况。

马路交警说,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平安到家,所以他们会参与到护送工作中,维护春节期间的交通秩序。

铁路车站的行李托运员说,春节期间他们每车至少推运60斤行李,为了能让旅客在年前早回家,自己已经两年没回去了。

这部纪录片最真实地记录了春节背后的工作者,他们最平凡的工作,却是这场春运最令人感动的存在。

每一场春节的背后,都有着无数工作者的“自我牺牲”。虽然家中有牵挂的身影,但他们却选择牺牲年夜饭的团聚,换来公路秩序的畅通、边疆的稳定、正常工作的运转...

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是一种情结,家是永远的牵挂。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团聚,想要回到家人的身边,但是却难免因为一些外在因素,挡住了回家的脚步。

看着纪录片里中国新年的模样,小妹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了几分羞愧。自豪的是,我们的中国新年让外国人如此震撼,羞愧的是我们自己却似乎忘了过年的真正意义...

如今多少人把回家过年当成了一种义务,多少人在年夜饭上成了低头族,多少人忽视了父母渴望沟通的眼神?

对于那些已经回家的幸运儿,小妹想说的是:请珍惜陪伴在亲人身边的时间,不要让手机成为沟通的隔阂。请抬头,多看一眼父母长出的皱纹,那是他们对你最深的牵挂!

虽然为了梦想和生活迫不得已,这一刻我们仍旧守着陌生而繁华的城市。但我们明白,外面的世界很大,容身的地方却很小;而家,也许不比城市的热闹繁华,但却从不会让我们寂寞。

爸妈对不起,让你们等了这么久,除夕之夜,世界再大,我也只想回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