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农村娃放弃钻研二人转 都想成赵本山 /

农村娃放弃义务教育钻研二人转 都想成赵本山

黑土地里滋润成长起来的地方戏曲二人转在中国当下异常的盛行,二人转走进北京,遍布东北各个城市的文化夜场。更多的人通过二人转了看到了东北民间曲艺的复兴,在娱乐大军面相普通大众的同时,今天有更多的孩子进入到了这个转起来的世界。在农村,在城市的舞台之外,无数个10多岁的孩子开始放弃了国家义务教育走进二人转的梦想世界里。

二人转学校里的孩子大多都是10岁到20之间,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受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过程。学习二人转只是出于爱好和不愿意学习义务教育的文化课程。如今,一个思想上没有定向的孩子,能走入二人转这条道路大多是受到娱乐二人转的大环境所影响。

赵本山说:“京剧是国粹,二人转是翡翠”。就如这几年翡翠身价倍增一样,喜欢二人转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基于这样一个背景,许多原本该背着书包上学,坐在公办的教室里读书的孩子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们放下书包拿起了扇子,放下课本拿起了手绢。开始他们梦想成为转星的人生道路。

学习二人转的孩子们将这门艺术都当做了自己的一个谋生手段,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我想成一个名角儿”。想通过二人转表演走出农村,赚钱养活自己。在这样的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显得十分活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每一个人都是小沈阳。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功夫和绝活,而脸部的绝活更是瞬间就能呈现给你。如同“变相怪杰”夸张、丑陋、搞笑的面部表情不得不让你佩服他们天生的喜感。

二人转这一黑土地的乡土文化正走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演出阵地正是从乡村向城市挺进的。学校里的孩子们经过两三年时间学习二人转的唱腔,基本功,形体,绝活。他们开始走上舞台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从农村开始,因为农民的包容性强,好坏都能担待。农村的红白喜事,祝寿,庆典。给了初学咋到的孩子们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他们在最底层的表演中积累着舞台经验,丰富着自己的表演内容。

梨树县被誉为二人转之乡,小县城有很浓的二人转文化氛围,小小的县城就有三家二人转学校。在县城东有一家以老艺人董孝芳名字命名的学府,全校近百名学员。最小的12岁,最大的34岁。学员来自东北三省甚至陕西、山西。12岁的董爽是双辽市人,因为不愿意上学被家人送到这里学习二人转。她说在学习二人转很高兴,每天说说笑笑的很好玩。

20岁的董冲来自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董家庄,学过厨师学过声乐,在富士康打工一年,那时的一个收入也能赚两千多元钱。后来因看电视和影碟的二人转演出,自己喜欢便萌生了学习二人转的想法。09年11月13日他来到梨树县学习二人转,可以说他是学校里学习最认真的学员,在他看来学习就是自己喜欢,在学习和表演中他感觉二人转快乐不仅能带给观众还可以带给自己。董冲想学成之后留在东北发展,愿望是能进入二人转的专业团体。

在这栋用办公楼改造过的练功房里,一个把杆,一面墙,一张镜子是孩子们是孩子们最亲切的伙伴。戏曲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练功房里常看到的不是孩子们笑脸,更多的是一张张流泪流汗喘着粗气的脸庞。墙不是用来隔空空间,而是用来放腿的。累了就躺下,无论地板被多少人踩过,无论自己多么爱干净,那一刻,能静静的躺在地上休息一会是他们莫大的奢侈。

老艺人董孝芳希望,“将孩子们能在舞台上把二人转承传下去,让二人转的正统表演成为剧场里的主戏。要想回归传统演出原汁原味的二人转,需要高质量的演出。如今二人转三个字火了,但是二人转并没有真正的火起来。二人转要想继续唱下去,必须要有好的剧本和好的作者,有个好的团队再次把二人转带到舞台上,让观众能够通过新老剧目更多的了解二人转,只有这样二人转才能重新回到发展的正路上来。学校里的这些小孩子才是二人转的将来.

转起来的人生从这里起步,每一个学习二人转的孩子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他们未来的艺术道路会怎样就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二人转这个舞台到底有多大要靠他们自己去闯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