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面临三个棘手问题中国隐现民族分裂苗头 /

面临三个棘手问题 中国隐现民族分裂苗头

北京时间1月20日,也即中国农历春节里的初三,山东省济宁市城管某支队以“很大的安全隐患和视觉污染”为由,集中清理街区春联、门贴、福字等,全国舆论大哗,群起声讨。

官方报道多聚焦于滥用权力、缺乏约束、粗暴执法、搞政绩工程等方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网民则多从民族和宗教的角度来理解和评论,并且发达出比较强烈的情绪。

后者有指,该城管支队领导不是汉族人,属于某一少数民族,甚至称其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不同,因此做出了违背汉族群体和文化风俗的事情。这一指控也引发该少数民族网民和信徒的激烈回应,双方言语都比较极端。

事实上,类似场景早已是民间舆论常态,其出现之频繁、涉及面之广、争论之激烈,似有取代中共十八大前后左右之争的迹象。不过与之不同的是,双方能量和声调悬殊,主要表现在基层,而其敌视程度则犹有过之。建国二百多年的美国如今所呈现的族群分裂的结果,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苗头。对此,存在三个复杂和敏感的问题。

美国族群分裂已经难以收拾,中国的民族分化在近几十年里也呈现越来越加重的趋势。其实通过历史可见,不论对任何国家和社群而言,内部的分化、对立和斗争,都是难以扭转和解决的问题,而且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导致自身的严重内耗甚至是崩盘。

观察人士表示,总体来看,上述争论两方牵扯也较复杂,界限不太清晰。一方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其中又以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另一方则主要是坚持无神论的汉族群体。

这些问题关键点在于宗教和民族两个方面。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在中国表现出非常迅猛的发展态势,并对国家治理和政权安全构成不同程度的干扰或挑战。中共在过去几年里对基督教方面的处理不乏雷霆手段,拆除了大量教堂,并实现与梵蒂冈的双向对接。不过伊斯兰教方面的问题则明显更为棘手。

其难点在于宗教议题与民族议题的纠缠。前者事关思想信仰,不过信仰自由撼不动中国宪法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坚持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而后者则有鲜明的族群特征,包括每个中国合法公民的身份证、所有官员的简历上都有意且清楚地标明其民族归属。一旦将其从全国民众中分化出来,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族群分裂。

其实通过观察可见,一些宗教界人士正是知此要害,而屡屡举起“民族团结”的大旗进行“族教捆绑”,对执政者进行要挟,以为自身谋利。当然,中国自身的宗教和民族政策也确有优待少数民族的倾向,由此形成上下衔接的体制惯性。而在此之外的群体则相应遭到不公正待遇,利益受损,怨恨累积。

不论如何,已经不合时宜的治理政策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宗教与民族问题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并且已经引起执政者的注意和应对。

2014年9月28日至29日,中国举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会风大变,以往常见的肯定盛赞各民族团结和谐局面的词句明显减少。习近平指出,“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之后又表示“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还有两句非常紧要的表述是,“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有消息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内容并未完全对外发布(图源:新华社)

此后,中国宗教和民族治理出现一些变动迹象。比如,2016年11月官方在新疆开展以“大一统”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共识教育;各地密集高规格召开“全省(市、区)宗教工作会议”,会议名称比以往少了“民族”两字;2016年12月中国宗教事务局官员马劲针对“清真食品泛化”等问题发布全面系统的宗教治理措施,等等。不过,新政走向和结果仍然不容乐观。

中国执政者解决当下日益严重的宗教和民族问题,至少面临三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难点,分别是:能否对宗教与民族两个议题进行有效切割,如何处理宗教信仰自由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矛盾,能否在国家政策和社会文化中淡化民族识别,以及在此基础上消除民族差异,融合统一族群。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