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重大政治改革突围 王岐山排兵布将 /

重大政治改革突围 王岐山排兵布将

被中共官方定义为“重大政治改革”的监察体系的构建,正在中共政治体系中紧锣密鼓的进行。根据中共给出的时间表——2018年3月,将完成国家监察委的组建。与机构组建相伴的头等大事,便是人事上的“排兵布将”,近期王岐山治下的中共纪检监察系统发生了密集的人事变动。

这些变动中,既包括中纪委的“添丁”和调整,如有“北大神童”之称的李书磊出任中纪委副书记等;也地方省份纪委书记的密集调动,譬如云南纪委书记转岗北京,贵州省委秘书长调任内蒙古纪委书记等。据统计,近4个月至少已有15个地方省级纪委书记实现换将。

如此密集的排兵布阵,一方面出于中共十九大人事换届正常安排,但也可以看到为推进监察体系改革而进行的人事布局明显意图。

位于北京西城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的中纪委办公地,是监察体制改革的指挥中枢(图源:VCG)

兹事体大 人事为先

作为中共的“重大政治改革”,监察委的构建将打破原有党委、人大、政协以及“一府两院”的政治体制形态构成,突破原有监察体系——监察部下属在国务院体系之下——无法对更高层级进行权力监督的尴尬。全新的国家监督委员将直接对国务院、最高检、最高法等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监督。

这一改变,折射出的是在中共领导之下集权体制里的进行权力制衡的尝试。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将有权对“一府两院”进行监察,配合中纪委的党内监督,将实现党内党外权力监督无死角。可谓兹事体大,因此,筹备工作也相当慎重和紧密。

根据中共官方给出的时间表:2017年3月在三个试点省份完成省级监察委组建;2017年6月底完成市、县两级监察委组建;2018年3月,完成国家监察委的组建。前距离国家监察委的正式组建只剩13个月。在这13个月内,人事上的安排便是重中之重,如何能够实现“来之能战”是中共要优先考虑的。

因此,密集的人事调整也便再为正常不过。大陆媒体《财新网》统计:2016年10月以来,中共已经密集调整的15位省级纪委书记,包括4个直辖市在内,共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安徽、河北、山东、河南、甘肃、山西、江西、内蒙古、福建、云南15个省份调整纪委一把手。而中央层面的中纪委内部,包括监察委的各层级人事也在近期多有调整。纪检系统人事洗牌、布局意图明显,后续的调整还将密集而至。

两大“新星”耀眼

在这些调整之中,既有中纪委的“空降部队”,如刚刚任重庆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的陈雍,他此前担任监察部副部长刚刚一年半时间;山西的纪委书记任建华,则曾担任中纪委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组长。

除此之外,更多的变动则由跨省交流实现。如上海的廖国勋、安徽的刘惠、河北的梁惠玲、江西的孙新阳、内蒙古的刘奇凡,他们此前分别在浙江、内蒙古、湖北、海南和贵州任职。

新近加入中央纪委领导层的李书磊、崔鹏,履历亮眼,两人过去均长期在北京任职,料将在不久的将来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李书磊,曾在中央党校工作长达26年。2008年底,习近平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升任中央党校副校长。2014年初,李书磊被外放到习近平曾主政的福建历练,任省委宣传部部长;仅仅1年之后,李书磊又再度被征召入京,接担任北京市委常委、纪委书记;2017年初,转任中央纪委副书记。

同样在中共十八大后加入纪检系统工作的崔鹏,一直在北京工作,其仕途与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央巡视小组办公室主任黎晓宏多有交集。财新网报道,王岐山曾在2003年SARS期间出任北京市长,黎晓宏曾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崔鹏曾是两人的下属。2017年初,崔鹏由中央纪委副秘书长升任监察部副部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