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土豪中国的转身 “援外”改革有何玄机 /

土豪中国的转身 “援外”改革有何玄机

近日,中共召开了深改组第三十二次小组会议,同此前的深改组会议一样,涉及多达九个方面的改革,亦出台不少文件,包括意识形态、科技、对外工作等方面。

有观察者注意到,此次会议通过了四个有关对外工作的《意见》,称要加强中共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深改组表示“要优化援外战略布局,改进援外资金和项目管理,改革援外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对外援助综合效应”。

上述观察者指出,此举可视为中共打造国际关系发展新思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剖析其内在原因,或也有助于理解中国日渐主动的对外姿态。

中国在非洲多年来坚持人道主义援助(图源:新华社)

对外援助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2011年出台的《中国对外援助》白皮书中说,中国援外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旨在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其后在2014年的白皮书中又加上改善民生、加强区域合作等相关表述。

1964年2月18日,周恩来在访问亚非14国时提出包括“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时可减轻受援国的负担”、“所提供的任何一种技术援助,保证使受援国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等在内的“援外八项原则”,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宗旨。

以“八项原则”为内核的援外准则,被中国称为正确义利观,习近平曾数有提及。大力援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利好,1967年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5%,1972占财政支出的6.7%,1973年更是上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而相应地,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声望也日益提高,最终被“抬进了”联合国。

但如今,这样的援外战略在中国内外都遇到挑战和质疑。虽然1995年时,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的吴仪曾提出“经贸大战略”改革援外框架,可目前的种种问题似乎表明,中国的援外战略布局仍需进一步调整。

尼加拉瓜爆发反华游行(图源:VCG)

比如在中国国内,援外就呈现出一种官、民之间的身份尴尬。于官方而言,援外是一种必要的对外关系组成,有利于发展国内经济,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方面也好处多多;而在民间,则多有声音指责中国像“土豪”一样四处散财,不如专注于国内建设,特别是每有免除重债国家的债务时,总有纷纷争议。

类似的认知差异消耗了中国政府对内的公信力,助长了社会不满。

而在国外,近来也常有受援国当地爆发反华运动的消息,其中固然有一些不可控因素和外部势力的干扰,但自身的援外工作成效也该作出反思,“正确义利观”在推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或机制缺陷带来的自生性问题,是否对差异众多的落地环境缺乏足够灵活的应变。

回看深改组的表述,“要优化援外战略布局,改进援外资金和项目管理,改革援外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对外援助综合效应。”由此正可反推,目前中国的援外工作在战略布局上存在缺陷,在资金和项目管理上有漏洞,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有弊病,在综合效应层面有缺失。

这一系列问题叠加,使中国的“正确义利观”在落地过程中打了折,在中国越发主动,希望在世界上展现自信的当下,作为走出去的“一条腿”,对外援助的改革也许正当其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