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这个城市将击败全国99%的城市 /

为什么未来五年 这个城市将击败全国99%的城市

中国未来的城市老大是谁?北上广?

有个大胆的预言是,未来五年,深圳将一骑绝尘领跑中国城市,北上广将不敌深圳。

此话怎讲?

“被抛弃”14年后,发展速度赶超北上广

17年前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深圳的经济增速放缓,2002年一度被贬为“被抛弃”的对象。

在最为迷茫的那几年,深圳市政府设立的GDP目标并不高。但2005年,深圳GDP接近5000亿元,超过计划目标67%;2010年接近1万亿元,超过计划目标近一倍。

经过新一轮产业调整后,深圳经济竞争力开始逆袭,强势回归。2016年深圳GDP增速9%,明显高于北上广3座城市。

相对北上广,深圳这一GDP背后的支撑力量不是国企,不是外企,不是合资企业,而是就在深圳崛起的“深商”,是雄起的本土力量!

深圳距全球金融中心越来越近

其实,深圳的金融企业从一开始在“没娘”的环境中野蛮成长,狼性十足,比起养尊处优的北京国字头金融实体、上海外资型金融实体,深圳的金融实体也许更能代表中国未来的方向。

春节刚过,深圳金融业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绩单”——2016年深圳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76.89亿元,证券公司营收规模全国第一。

平安保险不但没有迁离深圳,反而在深圳加大了投资:蛇吞象,收购深发展,迅速打开局面;大手笔,在福田中心区建设全国第一高楼——66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

最近这几年,上海、北京的部分金融业巨头最终也选择了深圳,包括太平保险总部、中国人寿(海外)总部、生命人寿总部等。

有一个数据时值得注意的,在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排第22位,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香港和上海。深圳离“全球性金融中心”已越来越近。

离开深圳的,最后还是要回来

2000年之前,由于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上升,喜之郎总部搬离深圳去了广东阳江。

2010年之后,经历了人才困乏,管理下滑的情况后,喜之郎总部又悄悄把总部迁回了深圳。

也许,离开深圳,你很难再找到能跟你一起闯天下的人才了,再也找不回在深圳激情燃烧的日子了。

深圳规划的五大总部经济基地——福田中心区、深圳湾、后海、留仙洞和龙华核心区发展迅猛,引入了诸如中海油、阿里巴巴、百度、喜之郎等总部企业。

很多人认为,深圳的总部经济才是中国真正的总部经济。因为,深圳的总部经济以深圳和全国的总部企业为主,非国资,非外企,非合资。

一座城市就拥有350多家上市公司

这也许是中国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了。深圳有超过350家上市公司,其中约220家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还有约130家在包括香港、美国等地上市。

在深圳之前,全球似乎还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年里,实现由农业经济向知识信息经济的连续跳跃。现在的深圳生产着近万种高新技术产品,是十年前的十几倍,其中半数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厉害的是,深圳是大陆拥有PCT专利最多的创新型城市。201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TOP25中,仅以中美两国比较,美国高通、英特尔、微软、联合技术、谷歌、惠普等6家巨头一共申请专利8161件,而中国的华为、中兴、腾讯、华星光电、华为终端等共申请专利达8031件,毫不逊色。

这些深圳企业足以令世界颤抖

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找国有企业500强,请去北京;找外资企业500强,可以到上海;但要找民族企业500强,一定要看深圳!”

不管这句话说得是否全面,但是深圳的牛X企业确实是多不胜举。

中集集团、招商银行、中国平安、腾讯科技、华为科技、中兴通讯、华大基因……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产生如此之多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每4个人深圳人,就有一个在创业

说到国内城市的创业环境,不少人首推北上广。但在深圳这个没有老本可吃的新兴城市,创业必须是城市生存的内燃机。

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迅雷……正是因为天生的创业基因和对创业者的推崇备至,深圳才会有这些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的诞生;正是因为深圳不靠关系不靠讨巧的纯粹市场竞争环境,深圳的民营企业才能迸发活力,激荡求存。

截至2017年1月31日,深圳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68.7万户,也就是说,如果按常住人口推算,每4个深圳人就有一个在创业!创业密度是全国第一的!

这样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数量,深圳还正在或即将陆续诞生未来的腾讯、华为……这势头可谓前仆后继。

在深圳,你不需要有钱、有背景和人脉,只要你有想法,野心够大,就能遇到一群跟你一样对创业饥渴的同道中人。

过去的三十多年,深圳取得了伟大成就,遇到过挫折,也有过"深圳被谁抛弃"的迷茫。但2000年前后“失去”的那几年,反而给了她卧薪尝胆的机会。

不管五年后,深圳是否真的会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它现在已经是谈到创业就无法绕开的城市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