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呼吁纳元宵入法定假日 国外如何庆元宵 /

媒体呼吁纳元宵入法定假日 看国外如何庆元宵节

元宵佳节(图源于网络)

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过元宵节被称作“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娱乐气氛表达得极为生动。元宵节承载了新年新希望,人们庆祝元宵节,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

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最有效的载体,“闹元宵”是向传统文化致敬。有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进而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源远流长的中国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对中国人来说,过完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春节。

除了吃元宵,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还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世界各国如何“闹元宵”

中国元宵节的庆祝活动精彩纷呈,而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元宵节”也是过得有声有色。

日本:中华街里赏花灯

在日本有“小正月”和“大正月”之分,日本把公历1月叫正月,1月15日被称为小正月,与大正月(元旦)相对,小正月日本有很多民俗活动,而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对大部分日本人来说比较陌生。小正月主要以祈祷丰禳等为中心,这一天让在“松之内”期间(1月1日至7日)忙个不停的主妇们暂作休息,因此小正月也被称为“女人正月”。

日本小正月早上有吃小豆粥的习惯,在《土佐日记》、《枕草子》等文学作品中记录了这个习俗。农历正月十五当天,日本的中华街非常热闹,如横滨中华街每年都会举办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一些当地的华人华侨都会前去凑一凑热闹。赏花灯的活动大概在傍晚时候开始,整条街都被装点得五彩缤纷。而中华街也一改往日的喧闹气氛,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其间还会穿插一些舞龙舞狮和传统舞蹈表演。

韩国:不吃元宵吃五谷

韩国的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为“望满月”。和中国不同,韩国人在这一天并不吃元宵,而是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做成的五谷饭,吃各式各样的坚果、花生、核桃、松仁、栗子、银杏等等,据说可以使牙齿更坚固,还能防治疔疮等皮肤病。

此外,韩国人还要喝“清耳酒”,祈愿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越南:团聚齐吃“开年饭”

在越南人心目中,元宵节象征着大年已经过完,大家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于是中午一家人团聚吃“开年饭”,为家人鼓足士气,祈福年轻人工作顺利。

与中国端午节吃粽子不同,粽子是越南元宵节“开年饭”不可或缺的食品。越南还流行这样一句:“大粽子,大团圆”,因此,家家都要包上十几斤粽子,作为春节期间送礼的佳品。

新加坡:五颜六色大元宵

新加坡的华裔人数众多,因此在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上,他们也保留了中国传统习俗。每逢元宵节,唐人街是气氛最浓的地方,这里会布满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的花灯还会吊在空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景。

在新加坡的元宵节中,人们可以吃到五颜六色的大元宵,买能发出声音和亮光的塑料制的鞭炮装饰。新加坡是个佛教盛行的地方,元宵节时人们会络绎不绝地来到寺庙参拜,为新年祈福。

马来西亚:男抛香蕉女抛柑

元宵节是马来西亚华裔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抛柑接蕉”的习俗热闹浪漫,别具一格。元宵之夜,华裔单身男女纷纷“出笼”,涌往公园的河边或湖边,男的抛香蕉,女的抛柑橘,还在水果上写下联络号码,以期觅得一段好姻缘。

在吉隆坡,经常有年轻人围坐在喷水池周围,在柑橘和香蕉抛入水中后,男性会去捞柑,女性则去拾蕉。在马来西亚北部霹雳州,华人社团在怡保观音洞举办了“你挂柑我采柑”的活动,年轻人用红线将自己的相片和柑橘绑好,挂在许愿树上,希望就此结识可以携手相牵的伴侣。

挖掘节日内涵传承传统文化

元宵节对于中国人拥有不可替代的情感意义,吃元宵、猜灯谜等各种庆祝活动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记忆。类似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等。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研究室主任萧放表示,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今天,我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挖掘与建设。传统节日正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传统节日就是传承文化遗产,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持世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中国媒体呼吁把元宵纳入法定假日:没时间参与咋传承

把元宵节等传统假日纳入法定假日范畴,是为了更好地去体现内容。毕竟,文化表达与传承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之惠”,而更应“付诸行动”。

元宵节。资料图

又是一个元宵到,又是一年春已来。俗话说“不出十五不出年”,作为传统过大年最后一个节日,元宵节的重要性不言而明。尽管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不过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依然大同小异并广有文化基因和民间基础。作为春节的收尾之节,元宵节承担着承前启后的功能,也就是在这一天,从除夕开始的庆祝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气为节之本,节气体现了一种氛围、一种仪式、一种参与。若是公众对节日的内涵了解甚少,参与的热情不高,缺乏对仪式的尊重,节日就会变得冷冷清清,沦落为一种大众休闲的理由与机会,混同于普通的双休日,那么过节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近年来,在过节形式多元化的趋势下,传统节日最大的危机,不在于过节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在于大众缺乏对节日内涵的了解、对传统的习俗深刻的认识。

以过元宵节为例,以前人们都会用五颜六色的纸做出各种各样的灯笼,现在大家都从商店随便购买一个挂上,甚至很多人连挂的兴趣都没有。作为元宵节最大载体的庙会、灯会、集会,也因为安全因素的考虑,在很多地方被禁止和取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形式,又何来节日内涵的表达。

因此,基于节日的重要性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把元宵节纳入法定假日就成了一种强烈的民间呼吁。作为与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同等重要的节日,元宵节纳入法定假日也势在必行。一方面,以放假的形式体现节日的重要性,几乎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比如以前国内的端午节是不放假的,不过自从韩国将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引发了国人的忧虑与愤怒,并开始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很显然,若一个重要的节日,连法定假日都没有,从形式上看都无法说服人。

另一方面,把元宵节等传统假日纳入法定假日范畴,是为了更好地去体现内容。无论是节日的准备,还是亲身的参与,都离不开相应的时间保障。在带薪休假难以保障而传统过大年的习俗又根深蒂固的大背景下,元宵节放假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毕竟,文化表达与传承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之惠”,而更应“付诸行动”。更重要的是,若是没有相应的形式沿袭,没有基于文化认同的基本敬畏,整个文化习俗从内到外都被人为掐断,那才是传统文化面临的真正危机。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指出:与外来干预相比,一种文明的存续更多地取决于自身演化的方向。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危机,从本质上讲还是信仰危机、追求危机和精神危机。没有了基于底线之上的形式坚守,没有了基于内涵敬畏的仪式敬重,那么传统节日在现代延续和继承过程中,就会遭遇“精神黑洞”——谁都在喊节日很重要,需要得到强化和延续,但谁都没有参与的热情,并以最大的慵懒去面对。故而,是否如《文明的冲突》所言出现了“演化方向的偏差”,当立足于整个文化甚至精神文明建设的宏旨去思考、去面对和去处置。如何给心灵与精神放假,让其回归于传统与初心之态,当是文明演化过程中最现实的挑战。基于此,将元宵节纳入法定假日又有何不可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