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对抗中国 日本绝非美国马前卒那么简单 /

对抗中国 日本绝非美国马前卒那么简单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举行首脑会谈。共同社称,在安全保障领域,两人将确认美军继续参与亚太事务。这意味着,即便特朗普不延续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在亚太的存在并不会随之减少。安倍如今携三部长高规格访美、送特朗普就业和投资大礼包,很显然是拉近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在亚太事务中,尤其是在应对中国上,发挥马前卒的作用。

此前,安倍新年首访选择了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尼和越南四国,在访问中,他呼吁这些国家领导人加强与特朗普的合作。如此卖力“撮合”亚洲国家和美国联系被不少媒体解读为,这是他为会见特朗普准备的大礼。不过,安倍真的只是因为美国获得更多的支持才对抗中国吗?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地缘政治博弈以及中日之间的复杂历史也是日本一直将中国视为对手的原因。

日本小国的生存之道

日本地处北太平洋西岸,是一个块弓形结构的群岛,沿着欧亚大陆的东北海岸线延伸下来,是中国东侧岛链的北端。同时,日本群岛也链接着众多小群岛,这些不同方向的岛链也组成了日本对外扩张的路径,例如,朝鲜半岛和台湾.

安倍与特朗普的握手面露尴尬(图源:AFP/VCG)

由于日本可利用资源非常少,而其有是亚洲最早一个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为了有足够的自主资本,日本就必须不断扩大范围,以扩大自己的原始资本。因此,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两大国家之间的日本,想要打破自身限制就必须打破中俄之间的联系,就必须在东北亚地区延伸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一份吞并辽宁,以及山东、舟山群岛、和台湾地区的方案。1895年,日本首次打败中国后就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在苏联解体后,日本在经济上成为美国最大的敌手,开始受到美国的制衡。在经历了经济危机、房产泡沫和人口老龄化后,日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在重振经济的同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野心也不断扩大,开始谋求日本的政治和军事强国地位,而中国的崛起显然加速了日本的军事改革,成为日本最大的潜在对手。

如今,受到地缘的的限制和建立政治强国的野心的推动,日本传统的地缘政治思想正在卷土重来。由于日本非常重视地缘政治利益,并将其与日本的国家安全密切联系起来。早在明治维新时期,丰臣秀吉就提出过,皇国欲开拓他帮,必先吞支那国。因此,安倍上台后推行脱亚入美的政策,将中国、和朝鲜半岛都是为日本的利益线。

受到海权论的影响,日本将海上扩张作为其自身战略的发展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日本大部分能源进口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为了获得更安全可靠的供应线,日本不得不加强海上能力,为此在南海问题上日本的过多干预也就不难理解。当中国海洋实力不断提高的今天,日本为了抑制中国,加强同东南亚和印度的联系,保障其从东海到印度洋海上生命线的畅通,就变的如同生死攸关一般重要。

日本对中国的提防由来已久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凭借版图和人口的优势,以“天下”的主宰者自居,要求其他周边国家纳贡称臣,朝鲜、缅甸和越南等国家都是中国的紧密藩属。日本也曾臣服于中国,汉武帝刘彻曾颁发了三枚王印,其中一枚就是(倭王印)。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建武中元二年赐“倭奴国王”金印。

安倍访问菲律宾(图源:AFP/VCG)

但是,日本并不甘心被纳入中国的朝贡体系之内,而是寻求和中国平等的地位.以隋朝为例,日本在遣隋使国书中称“东天皇敬西天皇”,完全是一种要与隋朝皇帝平起平坐的姿态。这种寻求对等地位的心理也让日本自认为地位要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并力图和中国展开对东亚主导权的争夺。

这种争夺也开启了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公元663年8月,唐朝和日本交战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日本战败。此次战役之后,日本收敛,倾力学习唐朝文化。但是,这次战争也暴露了日本对朝鲜半岛的窥觑野心,以及对纳入中国主导的册封体系的不甘心。

在经历了宋朝短暂的“两不相扰”的和平期后,蒙古人又统治中国,强大的元朝除了希望将朝鲜和越南纳入自己的东亚霸权外,也将目标放在了日本身上。元军曾两次攻打日本,不过,最终以日本获胜而告终。

到了明朝,中日在唐朝时期对朝鲜半岛控制权的经历再次上演。不过,由于实力对比不再悬殊,7年的战争,明朝是败多胜少。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的战争中,日本并不满足于仅仅政府朝鲜,像隋朝时期那样与中国品分秋色,而是企图也将中国征服。

而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强盛,而对手——清朝则开始走下坡路。急于通过对外扩张来满足国内发展的日本,再次将目标转向了吞并朝鲜,甚至征服中国等亚洲全部国家上,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后来的二战,日本都是出于这种要挑战中国的亚太朝贡地位、确立自己在亚太大国地位的考量。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也曾一度要脱欧入亚,但是,它的目光从未离开中国,尤其是在经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力大增,日本的担忧也在增加,渲染中国威胁论、试图拉拢周边国际以及联络域外国家抗衡都表明了日本对中国的提防。

正如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日本论》开篇所说的那样: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日本对中国这个“对手”的警惕并非今天才有,亦或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所能决定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