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突访G20 北京要向特朗普传递什么信号 /

王毅突访G20 北京要向特朗普传递什么信号

当地时间2月16日,赴德国参加二十国集团(G20)非正式外长会议和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已经抵达德国,更有望与美国新任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展开会晤。如一切顺利,这将成为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确立后中美高层的第一次对话。

王毅的德国之行已经成为一种向华盛顿释放信号的标志(图源:新华社)

分析认为,王毅直到2月14日才确定他的行程与中美之间近期的高层动向有很大关系。美国总统特朗2月10日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承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此举可算为王毅参会扫清了最大的障碍,也为中美的进一步对话提供了前提。而北京或许也将由此向特朗普进一步释放彼此需求。

中美外长对话的基础

对分析人士来说,直到2月9日,外界对于北京是否会派员参加德国G20峰会的非正式外长会议仍众说纷纭。中国外交部对此更一直守口如瓶。这就使得中国外交部在14日晚些时候宣布的王毅行程有些突然。但对于近来一直关注中美要人动向的分析人士来说,王毅参会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似乎已经为两国外长级别的对话奠定了某种基础。

也就在2月9日前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电话会谈中,表明尊重基于中国和台湾不可分割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对华政策,这是特朗普入主白宫后首次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也是他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访美前做出的一项重要表态。鉴于美国情报界人士已经强调“这次通话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至于某些来自日本的情报甚至称北京或已借日本外交管道向外界传递了王毅即将参会,进而和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对话的可能。

中国一直在寻求确认特朗普政府在中美关系上的明晰立场。毕竟他在选举获胜后曾对中国“作出挑衅”。他不仅在2016年12月与台湾方面要人对话,更一度在社交网络上攻击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尽管对特朗普来说,他基于实用主义的外交原则可以把任何政治理念置于可以交易的地位,可对北京来说,“一个中国”不是可以用来交易的砝码。这种局面就为此前的中美高层沟通制造了障碍。

不过,既然特朗普已经向北京做出承诺,即他无意推翻美国政府过去40年支撑中美关系和东北亚地缘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则,即“一个中国政策”。那么在他确认这一点后,中美就一些困难但可解决的问题展开建设性对话的障碍就可以相对轻易的清理掉。而王毅和蒂勒森的对话更有可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

习近平会见特朗普的条件

当然,王毅和蒂勒森的对话即便能展开,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也就在中国外交部宣布王毅前往德国之际,北京也确认了王毅参会后将谈及的相关问题。毕竟,这次非正式外长会将讨论落实2016年杭州峰会期间谈及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维护和平、加强与非洲伙伴关系“三个议题。中方还寻求在慕尼黑安全峰会期间阐述对当前国际形势、安全合作等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就成了中国向参会各大国释放其政治诉求信号的重要机会。

特朗普在中美问题上仍有立场尚未明确(图源:Reuters/VCG)

如果考虑到中美元首2月9日的对话,此次两国外长的接触甚至大有可能为习近平和特朗普未来的会晤打前站。此前,白宫已经称习近平与特朗普两人在对话中“还互相邀请对方到本国进行会晤”。尽管特朗普已经确认了作为中美关系基础的“一个中国”原则不适合作为交易对象,但他仍然会寻求在其他领域与北京形成对美方有益的利益交换。而尚未明确谈及的人民币、南海等话题就有可能出现在王毅和蒂勒森的对话中。

事实上,相比特朗普基于中美大环境不得不表态的“一个中国”原则,他上台后对南海的立场仍然处于模糊状态:“美国显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也继续保持在南海的压力。就在2月14日前后,美国一艘航空母舰正驶向南海,更计划中国填造人工岛海域航行。而特朗普在经济领域更没修正过其“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制造贸易壁垒”的态度。

因此,当外界瞩目于王毅已经参加本届G20峰会的外长会议时,恐怕中美之间的问题才刚刚开始。面对特朗普在中美问题上的相应立场,北京对此针锋相对的释放信号,并设法为未来的高层互访奠定基础更成为一种可以预见的局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