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聚焦“中国式相亲”:浪漫输给现实? /

聚焦“中国式相亲”:浪漫输给现实?

有人说,如今在中国,浪漫往往输给现实,而相亲很大一部分已经变成了商业交易。近期,美国媒体《纽约时报》聚焦“中国式相亲”,文中用“巨婴”来形容今天中国式相亲的现状。之所以“中国式相亲”引发外界瞩目的原因,还要归结于当下在中国一档电视相亲节目。

自去年12月底首播以来,《中国式相亲》吸引了大量观众,并且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根据一项统计,《中国式相亲》节目的微博页面被访问了1.77亿次,截至目前已经播出的前三集在网上获得2亿次观看。

其中,围绕节目中出现的“妈宝男”、“中国式巨婴”、“外貌党”、“直男癌”等话题引发了巨大争议。无论是有人对节目产生质疑,还是有人对节目中的“婚姻观”有着体会,最终都绕不开一个话题,“面包是否高于浪漫的爱情观”?

必须承认,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经历了奇迹般的增长,但是传统的婚恋观还是很难撼动的(图源:VCG)

以北京为例,众多家长聚在公园里互相介绍自己的儿女给对方并根据需求分配成员——身高、收入、资产;在上海,成千上万的人为寻找完美的配偶而参加相亲活动。

可能对于今天的中国男人而言,成为一个完美对象的首要条件是拥有一辆车、一个公寓,高收入,均称高大的身材。与此同时,女人必须在27岁前结婚,若是超过这个岁数,她们就会被贴上“剩女”的标签。

《中国式离婚》的作者王海鸰在她的微博上转述了一个着急的母亲的故事。这位母亲告诉她女儿多参加相亲活动,因为她还在一个“值钱”的年龄。谢玉洁,一个温州(拥有900万人口,上海以南230公里)的单身女性。尽管她有一份很有前景的工作,但她的父母天天提醒他,找到好的丈夫算是孝敬他们了。谢玉洁目前正在寻找自己的爱情,她的父母批评她的想法不切实际。“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终究是现实”。

当下中国的一代青年们,尽管对高房价望而却步,却又对因资源机遇而憧憬幻化的美好未来眷恋不舍(图源:Reuters/VCG)

当然,这样的例子有些极端,但是摆在中国青年人们而言,压力一定是有的。譬如说到“房子”时,在中国的现实语境里这是一个尴尬的话题,因为它以不同形式呈现着两种极端。

一个是小城市有库存堆积之殇,另一个是大城市有高房价之痛。有分析称,中国的房地产的繁荣带动了消费潮,也拉动了产业链,但是也重伤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房价最为人诟病,而其也成为在大城市闯荡的青年们不能承受之重。

除此之外,中国的父母们对自己孩子的婚姻有着“否决权”。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婚恋观中,婚姻并非纯粹的二人世界,它往往是一个家庭和另一个家庭的联姻。因此,随着当下中国单身人群逐渐增多,在长辈寄望下的“相亲热”也只会增不会减少。

而且,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很大发言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父母为子女结婚出钱。据2015年中国全国妇女联合会的一项报告称,中国人结婚平均年龄是26岁,但结婚的花费超过多数该年龄中国人的收入水平,而父母过多的支持和关注也让当今这一代年轻人未能真正长大。

由此看来,或许在中国的相亲会上,他们将要寻找的不仅仅是迷人的微笑和浪漫的爱情,还有金钱和关系的承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