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谈杨振宁入籍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杨振宁入籍谈起

中国从来不缺乏新闻。近日中国科学院爆出消息,诺贝尔物理获得者杨振宁、图林奖获得者姚期智已放弃美国国籍,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引爆了舆论,矛头直指杨振宁。原本就是话题人物的杨振宁,在94岁高龄再上头条,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杨振宁与妻子翁帆(图源:VCG)

绝大数网民称,杨振宁“老不死”,年级大了就“回来养老”,“对国家没有贡献”。好事者又搬出杨振宁的老同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与杨振宁对比,以显示杨对国家没什么贡献。当然,杨振宁2004年82岁高龄迎娶28岁的翁帆也再次被提起,以引起所谓“老牛吃嫩草”的愤慨。

也有少数网民为杨振宁打抱不平、洗地,比如杨振宁之所以娶翁帆是因为她长得像杜致礼,并配上了两人的照片对比;杨振宁帮助了中国核武器研制,文革中回国后带着“任务”返回美国的,将美国的最先进的物理理论带回了中国等等,言之灼灼。很难说,这些洗地的,究竟是高级黑呢,还是高级黑呢。

在我等外行来看,杨振宁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学术水准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大陆知识分享社区知乎上,一位自称是物理学二年级的网友胡子昂列举了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如下:

(1) 弱作用宇称不守恒(诺贝尔奖工作)

(2) Yang-Mills非交换规范场理论(弱电统一的基础之一)

(3) 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

(4) 非对角长程序(凝聚物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5) 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微分拓扑被引入物理学)

(6) Lee-Yang单圆定理(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

(7) 2D Ising model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8) 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远见的理论,50年后方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并指出,“一般人很那去理解比方说Yang-Mills对于规范场论的意义,物理学专业非高能的同学也很难有深刻理解。但是这项工作又如此重要,以至于Yang-Mills existence and mass gap这个问题是七个千禧年问题之一,奖励解决者100万美金,但是这些国内却很少有人知道。更不要说杨在凝聚态,统计物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以上每一项工作,甚至都可以说在20世纪后半叶的物理研究中开启了全新的篇章。”“专业人士可能认为杨振宁在在世的理论物理学家里可以排进前五前三”。

文中所列杨振宁物理学八大贡献,作为外行虽然看不懂,也能看出其“bi格”极高,很高大上,非一般人可比。杨振宁作为一位物理学大事,名副其实。至于所谓的对中国贡献小,是不是就显得有些格局小,小家子气了。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杨振宁所作出的贡献,不能简单地以国界划分,应该是全人类的财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更何况,自1998年到清华大学任教以来,杨振宁亲自给本科生上物理课,在当今中国是极为难得的。

至于网友提出的邓稼先,如果单就学术成就而言,远远不如杨振宁。也许他留在美国,学术成就不一定比杨振宁差,但在他选择了回国。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需要的是能够立竿见影的技术,而非花费大、成效慢的理论研究。这大概也是中国后来出现工程师治国,基础理论研究落后的原因之一吧。

但也正是这些学术成就可能不值一提,甚至致死仍默默无闻的科学家,研制出了火箭、核弹等武器,撑起了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人理事国的脊梁,在这个盛行丛林法则的世界能够伸直腰板说话。从对国家的贡献来看,杨振宁应该会汗颜吧。

文革中邓稼先被批斗,要不是杨振宁回国点名要件邓稼先,邓因此被周恩来解救,很难保证邓嫁先是否能熬过文革。四川绵阳,曾经的中国核工厂的工人,大多曾长期接触核辐射,身患癌症,在大山中破败的宿舍中靠着微博的工资养老,年轻人早已逃离……

国家优待杨振宁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在优待外来和尚的同时,对于本地和尚是否可以同样予以优待呢? 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也就没有伤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