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看不见的那只手一点点拉高了少女的裙摆 /

看不见的那只手,一点点拉高了少女的裙摆

超短裙最早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400至4700年的古埃及时期。和很多古代文明一样,古埃及人并不认为女性裸露大腿甚至臀部是件羞耻的事。

古埃及壁画上穿超短裙表演杂技的女人。/Pinterest

人类文明早期,穿超短裙既无关羞耻,也不分性别。直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随着政治和文化环境的转变,欧美女性的装束才变得异常保守。也是从那时起,欧美女性着装覆盖身体面积的大小才有了政治和文化内涵。

随后启蒙运动和教育民主化也没有赋予女性同等的社会和政治权利,她们仍被视作脆弱、情绪多变的代表,很少能参与政治和商业活动,她们甚至没有真正的私有财产,仅仅是男性的附庸,更没有自主选择时尚的权利。

因此,超短裙存在的历史,远远超过长度问题讨论的时间,讨论裙子长短完全是一个现代人才会干的事。

“轻佻女孩”

1930年,19岁的好莱坞女星珍·哈露(Jean Harlow)在电影《地狱天使》(Hell’s Angel, 1930)中饰演了“轻佻女孩”(flapper girl)海伦。“轻佻女孩”穿着超短裙,对着镜头呼喊:“我想要自由。我要快乐,我要玩耍。人生苦短,活就要活得有滋有味。”

无独有偶,另一位影星克拉拉·鲍(Clara Bow)也在《野宴》(The Wild Party, 1929)中露了大腿。

“轻佻女孩”生于美国,虽然没有直接经历“一战”,但社会氛围深受欧洲逃避主义和达达主义的影响,这种生于“一战”后的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在欧洲更为明显。年轻人们既对早期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念表示失望,又在20年代末迎来了经济上实实在在的打击——“大萧条”。

物质基础受到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后,接下来受到挑战的就是道德和时尚观念。把少女穿短裙完全视为对现实的逃避并不准确,超短裙同样也意味着青她们对既有文化的质疑与反叛,“品行败坏”的“轻佻女孩”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叛逆因子,甚至成为后来自下而上的政治实践者。

二战结束后,好莱坞胜利委员会黑人部主席Hattie McDaniel带领女明星们排练庆祝表演身着当时最流行的裙子样式。/Flickr

虽然超短裙在20年代和30年代的欧美社会还没有形成风尚,但裙摆长度较维多利亚时期确有缩短。不过,这二十年的裙装风尚也只是在激进和保守之间徘徊。比如,20年代欧美女性开始流行穿裙摆在膝盖以上一点点的百褶裙;30年代又有所收敛,大部分裙子的裙摆下降到小腿肚的位置(图附后)。“二战”期间,女性的裙子又变短了,只不过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物资匮乏造成的织物配给制度。

少女大骚动

“二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美国白人怀念那个时代的美好。

50年代,美国从战争的阴影中迅速走出,消费主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食品和日用品需求早已解决的同时,人们开始主动追逐时尚的潮流,也是从那时起,时尚产业和众多时尚品牌成为推动穿衣潮流的主要力量。此外,这一时期美国的时装还深受大洋彼岸法国时装文化的影响,迪奥(Dior)等品牌已经颇具国际号召力。

总的来说,50年代欧美女性在潮流的引导下,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裙装把自己打扮得“优雅而富于女性气质”。裙子不仅不能太短,而且裙摆面积要大,坐在地上甚至能形成一个圆形。

50年代流行的“圆形裙”(circle skirt)。/Pinterest

然而,50年代的危险在于消费主义“黄金时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暗流,促成了60年代人类历史上最激进的社会运动,超短裙成为爆款。叛逆的一批青年厌倦了“在你最好的时光,穿最美的衣服”之类的口号,加入到对物质主义的反抗运动中。

青少年“亚文化”随之建立起来。他们需要全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政治空间发声,批判伪善的资本主义道德与礼俗。在这精彩的十年间,青年的声音和黑人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反战、披头士文化一起,成为欧美社会“青年大骚动”(Youthquake)的主要组成部分。

60年代,穿短裙的女孩上街游行,抗议保守的法国品牌。/Pinterest

因此,超短裙流行于60年代绝非偶然。超短裙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依附于新一代欧美青年的精神价值,少女从行动上反对母亲的穿着,进而反对具有母亲那一代人的品味与主流价值。对她们而言,再多基于法国设计师款式设计的大众消费产品比不上一条超短裙。也只有这样,60年代超短裙的流行才能比20年代更持久、更激进。

超短裙除了表达普遍的反抗情绪,还特别指涉“新女性”群体。这是战后欧美社会第一次在性别和年龄上出现巨大的人口学断裂。一方面,“亚文化”青年产生出区别于主流文化、父辈文化的集体意识,是一种个人化表达。另一方面,超短裙也被用作女权主义的斗争工具,使女性敢于裸露身体,做身体的主人,是一种对男性权力宰制的对抗机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些穿超短裙的女孩也鼓励着更多女性去自由地选择工作、婚姻、生育和性行为。

纽约朋克乐队主唱狄波拉·哈利(Debbie Harry)常穿着超短裙出现在舞台上。/Pinterest

70年代,朋克(punk)移用了代表反叛精神的超短裙符号。当时,60年代年轻人的疯狂已成过往,一些怀念60年代的音乐人开始通过朋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典型的是1974年发迹于纽约的金发女郎乐队(Blondie),她们的主唱狄波拉·哈利(Debbie Harry)常穿着超短裙出现在舞台上,成为“70年代末纽约城最拉风的性感女人”。(图附后)

萝莉、职女和封面女郎

值得注意的是,60年代代表独立女性意识的超短裙并不完全脱离于时尚产业,有时还要和她们所反对的商业话语为伍。被誉为“超短裙之母”的英国设计师玛丽官(Mary Quant)甚至在1955年就捕捉到时代变化的气息,并在伦敦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

1969年的玛丽官(Mary Quant)超短裙。/Pinterest

借着60年代社会运动的势头,玛丽官一方面改变了营销策略,以“自由、活力、年轻、革命、反对保守”等字眼为噱头,向年轻人兜售自己的品牌文化;另一方面她也把裙子越做越短,60年代中期的新款超短裙裙摆甚至到了大腿中部的位置。

除去超短裙作为政治和文化反抗工具的意涵,它并没有脱离商业话语。甚而,超短裙的反叛精神在20世纪下半叶被它最初反对的那些话语利用和收编了

1967年,伦敦花花公子俱乐部的兔女郎们。/Pinterest

讽刺的是,60年代的超短裙文化在反叛和顺从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在英国,超短裙的主要消费群体是15-20岁的女学生,她们既可能利用这一衣着符号作为参与女权运动的工具,也可能被作为“女学生”形象消费掉。

这和当时流行的萝莉(lolita)文化不无关系。齐肩短发、瘦小的躯干和细长的腿是萝莉的典型特征,她们在走秀和拍摄杂志写真时更具竞争力,比如60年代的名模崔姬(Twiggy)出名时年仅17岁,而身高174厘米的她只有45千克。对此,玛丽官的丈夫亚历山大·格林(Alexander Greene)直言不讳:“确实这么做有些恋童癖。”

60年代的名模崔姬(Twiggy),原名莱斯莉·霍恩比(Leslie Hornby)。/Art-Sheep

60年代的超短裙,还从空间上解放女性身体的隐喻,它开启了一个向外的世界,鼓励女性不再只能成为家庭主妇,还可以去外面闯一闯。到了世纪末,欧美国家的女性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平等就业的权利,而超短裙的风格也被职业装借用,成为“强势女性”的标配。

较之之前的超短裙,职业女装中的超短裙剪裁更干练和大胆,肩部也加宽了。最近几十年,经济全球化把女性职业装风尚从欧美大城市带到亚洲,最初是香港、日本等地,然后是其它地区。

2013年,山东济南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招生面试会,女考生穿着清一色的短裙加丝袜。/视觉中国

如果说早年间的超短裙还和裙摆更长的迷你裙含混不清的话,那么现在的超短裙就可谓“超短”了。在视觉吸引力愈发重要的今天,超短裙发展出不同的功能和样式,定义和内涵也发生着变化。

尽管保守的人仍不全盘接受女孩穿超短裙,但强势的国际时尚杂志和娱乐产业让生活中超短裙不再罕见,长度也越做越短,甚至能把内裤包住的裙子都算不上超短裙了。


参考文献:

[1] Cawthorne, Nigel, ed. 1999. Key Moments in Fashion. Heron Quays, UK: Octopus Publishing.

[2] “Daughter Killed over Miniskirt.” News.com.au. April 23, 2009.

[3] Derbyshire, David. “Stone Age Mini-Skirts and Prehistoric Women with a Passion for Fashion.” Dailymail.co.uk. May 15, 2009.

[4] Diamond, Jay, and Ellen Diamond. 2006. The World of Fashion.. New York, NY: Fairchild Publications, Inc.

[5] Driscoll, Catherine. “Modernism, Cinema, Adolescence: Another History for Teen Film.” Screening The Past, 2011 (32): 1-17.

[6] Evans, Mike. “Samsung’s Latest Phone is the Miniskirt.” MobileMentalism.com. March 20, 2008.

[7] Gandolfi, Fiora. 1989. Skirts and More Skirts. Modena, Italy: Zanfi Editori srl.

[8] “It’s in Our Hands: Stop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mnesty International. 2004.

[9] Lehnert, Gertrude. 2000. A History of Fashion in the 20th Century. Cologne, Germany: Konemann Verlagsgesellschaft.

[10] Olsen, James Stuart. 1999.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1960s. Santa Barbara, CA: Greenwood Press Group.

[11] Reilly, Edward J. 2003. The 1960s. Santa Barbara, CA: Greenwood Press Group.

[12] Ross, Robert. 2008. Clothing: A Global History. Boston, MA: Polity.

[13] Steele, Valerie. 1997. Fifty Years of Fashion: New Look to Now.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14] Weaver, Janice. 2003. From Head to Toe: Bound Feet, Bathing Suits, and Other Bizarre and Beautiful Things. Toronto, Canada: Tundra Books.

[15] White, Nicola and Ian Griffiths. 2000. The Fashion Business. Oxford, UK: Berg Publishers.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