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国防战略大变革 习近平打造龙头工程 /

国防战略大变革 习近平打造“龙头工程”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与中共十八大之后成立的中央深改小组、网信小组、国安委一样,属于最高领导人领衔的顶层机构,军民融合被置于前所未有的地位。

北京时间2月25日,在军委装备发展部党委扩大会议上,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为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并且,军委装备发展部针对当前装备领域军民融合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部署了12条举措45项任务,作为2017年底前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有观察者认为,这是中共意在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也是为习近平打造的“龙头工程”进行更深一步的部署。

有分析认为,军民融合核心是要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图源:新华社)

分析称,军民融合的本质是要破除军民界限,以国家利益为主要考量配置资源,进而增进整体资源利用率,以及国家整体建设效益。因此,不难看出中国大陆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给予高度期待。

其实,作为国家权力柱石头之一,军队占有大量资源。在这几年的军队反腐中,武警系统与后勤系统成为腐败的钟爱去。而二者的共同特点就是与掌握土地、房产、物资等资源,且与地方联系密切。而“军”字又是最好的保护伞,一旦贴上军用标签,各监管部门都避而远之。尤其在房地产市场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土地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从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到郭伯雄之子、浙江省军区副政委郭正钢,都曾大量倒卖或寻租军用土地资源,谋取暴利。一方面是民用资源不足,一方面是军用资源挪用或废置。这是军民双轨制的一个缩影。在国企、基建、科研等方面,亦存在军民各搞一套、互不沟通的相似情况。

尤其在本轮军改之中,裁军30万的重任需要大量岗位安置转业或退役官兵。这已经是掣肘军改顺利进行的最大障碍,这些工作同样需要一个联结党政军3大系统的协调机构来推进。

正因如此,军民融合委的成立,则是将单位之间松散的关系整合于一起。它将会以一个实体化机构,实现权力大整合。由于军民融合委员向政治局负责,属于中共党的机构,此举更可将原本政府系统的军民融合只能,集中收纳到党务系统,强化党管一切。

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背后,是体现中共高层有现实与长远的多重考虑,亦与近两年的反腐、治党、治军、人事布局等多项工作有关联(图源:VCG)

据了解,在中国的国企系统中,军工企业是地位最高的一个群体。53家副部级央企中,排在前11位的都是核工业、航台、兵器、船舶、电子等军工巨头。由于国家的特殊支援,军工企业最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不少突破。

而且,这一点在人事安排上显得尤为瞩目。中共十八大后,一批“军工系”高官崛起,成为中国政坛的特殊力量,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比如,现任重庆市长张国清、广东省长马兴瑞、辽宁省长陈求发、湖南省长许达哲、河北省长张庆伟等5位省级行政首长出身军工企业,占到全国总数六分之一。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用军民融合发展方式提升国防安全能力是世界之大势。因为在信息化时代,安全与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与民、军用与民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不断融合的趋势。

比如英、美、法、德等主要国家军事专用技术比重越来越低,目前已不到15%,军民通用技术已超过80%,军队信息化建设主体技术均来自民用系统。

由此不难看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牵涉层面广,融合难度也高,如何突破难点成为日后需要思考的内容之一。如同习近平所言,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因此,无论从国家安全或发展的角度而论,中共势必着力于政策管理、制度设计、鼓励诱导等方面,达到国防科技工业能军能民战略目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